圖①:2月7日,中國選手何金博在參加自由式滑雪男子大跳臺資格賽。新華社記者 薛宇舸攝
圖②:2月10日,中國選手金博洋在參加花樣滑冰男子單人滑自由滑比賽。新華社記者 馬 寧攝
圖③:2月5日,中國選手彭清玥在參加跳臺滑雪女子個人標準臺比賽。新華社記者 王 松攝
圖④:2月10日,奧地利選手亞歷山德羅·黑默勒獲得單板滑雪男子障礙追逐比賽金牌。新華社記者 丁 汀攝
圖⑤:2月10日,俄羅斯奧委會選手納塔利婭·沃羅寧娜在參加速度滑冰女子5000米比賽。新華社記者 武 巍攝
冰雪舞臺,夢想飛揚。北京冬奧會開幕以來,中國“00后”冰雪健兒陸續亮相,展現了不畏艱難、勇于挑戰的銳氣。他們朝氣蓬勃、活力四射,是冬奧賽場上亮麗的風景。
嶄露頭角 一鳴驚人
2月7日的云頂滑雪公園,單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礙技巧賽道上揮灑著青春風采。中國“00后”小將蘇翊鳴在“雪長城”上奮勇摘銀,展示出極富朝氣的沖擊力。“我長高了,也長壯了,變得更成熟、更自信。”蘇翊鳴走下賽場這樣告訴記者。
2月8日,首鋼滑雪大跳臺,中國冰雪運動迎來歷史性時刻——18歲的谷愛凌憑借最后一跳的最高難度動作,逆轉取勝,奪得了自由式滑雪大跳臺項目的冬奧會歷史首金,也即中國女子雪上項目在冬奧會上的首金。
“我來這里并不是為了打敗其他選手,而是為了超越自我。”谷愛凌這樣向記者詮釋這場勝利。
北京冬奧會上,多名中國“00后”運動員首次登場便一鳴驚人,展現出較高的競技水平,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冰雪新生代的不俗實力和良好競技狀態。
短道速滑賽場,剛滿21歲的李文龍在男子1000米決賽中全力拼搏,摘得銀牌。“我這次比賽從隊友身上學習到很多,我要再接再厲,早日讓獎牌換上金色。”李文龍站上新起點,對未來滿懷期待。
2月9日,為期3天的北京冬奧會鋼架雪車賽前訓練在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雪游龍”收官。作為中國鋼架雪車隊年齡最小的選手,19歲的趙丹表現亮眼——全部6輪滑行中,她有兩次拿到了第一名。
值得一提的是,趙丹還是開幕式上中國體育代表團的旗手之一。“能夠在主場參加冬奧會,已經很幸運,而旗手角色讓我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更強,激勵我賽場上展現出最好的自己!”趙丹說。
小將首秀 相約米蘭
冬奧會是青春激揚、創造歷史的舞臺。北京冬奧會上,多名“00后”小將完成了中國選手在冬奧會項目上的首秀,在中國冰雪運動發展的歷史上留下了青春的足跡。
2月8日晚,出生于2000年的王沛宣完成了中國女子雪橇選手在冬奧會歷史上的第一項比賽。她雖然受傷痛困擾,但是在“雪游龍”賽道上滑出了自己的最好成績。
“在本屆冬奧會上,中國雪橇選手的整體進步速度已經讓世界矚目。在下一個奧運周期,我每一天都會全力以赴,爭取在下一屆奧運會上有更精彩的表現。”王沛宣說。
同樣完成項目首秀的“00后”還有男子雙人雪橇選手黃葉波和彭俊越。2015年,兩名中國小將經跨界跨項選材加入國家雪橇集訓隊,歷經艱苦異常的訓練,他們在夢想的支撐下,“闖”入北京冬奧會賽場。2月9日,兩人完成比賽后,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在結束區向他們致意。
“巴赫主席鼓勵我們保持好狀態,加強練習,與我們相約4年之后米蘭再見。”黃葉波說,“我們兩個人也相約要一起參加很多屆冬奧會,目標是站上冬奧會最高領獎臺!”
作為中國首位入圍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大跳臺比賽的男子運動員,何金博在2月7日舉行的資格賽上完成了兩周偏軸轉體1800動作,實現了自己在動作難度上的突破。
“這是我完成質量最好的一次。”17歲的何金博是中國體育代表團中年齡最小的選手,“我是抱著學習的態度來的,我的職業生涯才剛剛開始,這是我的新起點。”
雖敗猶榮 堅持到底
很多“00后”運動員雖未取得佳績,但他們在賽場上奮力拼搏的身影令人感動。
出生于2005年的彭清玥,在2月5日進行的跳臺滑雪女子個人標準臺比賽中,位列第38名;在兩天后進行的跳臺滑雪混合團體標準臺比賽上,她與同為“00后”的宋祺武搭檔參賽,雖最終無緣決賽輪,但收獲了寶貴的大賽經驗。
“我要練好基本功,爭取多參加幾屆冬奧會,為國爭光,希望4年后,上一個大臺階。”彭清玥說。
越野滑雪賽場上,彭清玥的云南老鄉劉榮勝的表現可圈可點。這名出生于2001年的小將,同樣是通過跨界跨項選拔進入國家越野滑雪集訓隊。在2月6日舉行的越野滑雪男子雙追逐(15公里傳統技術+15公里自由技術)比賽中,劉榮勝位列第38名,這是參賽的4名中國選手中的最好成績。
2月8日下午,同樣是在國家越野滑雪中心,當主持人念出第73位出發的中國選手次仁占堆的名字時,現場爆發出熱烈歡呼。經過艱苦比拼,這位出生于2003年的小將在越野滑雪男子個人短距離(自由技術)比賽中位列第60名。
2月9日舉行的單板滑雪U型場地技巧資格賽上,中國“00后”選手高宏博出人意料地選擇了一套簡單滑行動作,在選手中排名墊底。直到賽后人們才了解到,他在賽前訓練中腳部受傷,但是他沒有退賽,而是堅持完成自己的奧運首秀。(記者 劉 峣 孫亞慧 王美華)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