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北京冬奧會各項賽事激烈進行之時,多國媒體對此次冬奧會的“綠色味”“科技味”“文化味”給予高度評價,紛紛點贊其中的環保理念、高新科技、中國元素。
新西蘭廣播電臺網站報道說,北京冬奧會的一大亮點是“綠色辦奧”,碳中和辦賽承諾令人稱道。“鳥巢”“水立方”見證了2008年夏季奧運會,又在2022年冬奧會投入使用。作為世界上第一個永久保留的大跳臺,首鋼滑雪大跳臺實現了競賽場館與工業遺產再利用、城市更新的完美結合,受到運動員們的廣泛喜愛。
西班牙《阿斯日報》網站報道稱,被稱為“冰絲帶”的國家速滑館是利用2008年北京奧運會曲棍球和射箭項目的臨時場地建設而成,其標志性的絲帶狀曲面玻璃幕墻不僅展現了靈動的現代建筑之美,還兼具高效發電性能。英國路透社也介紹了北京冬奧會多方面的環保舉措,包括此次奧運冰場使用的二氧化碳制冰技術為奧運會上首次采用的最先進制冰技術,采用這一新技術的國家速滑館“冰絲帶”也在開賽前成為一個熱門“打卡地”。
冬奧賽場內外蘊藏的科技元素讓來自世界各國的朋友們大開眼界。意大利國家廣播電臺報道說,北京和張家口之間運營著時速可達350公里的高速鐵路,列車上有中國最新的5G網絡,允許乘客在列車上收看4K高清影像,并允許媒體記者傳輸高質量新聞畫面。
巴西《時代》雜志刊文詳細介紹了減少人員接觸的機器人、智能床墊、奧運村內5G覆蓋和電子貨幣的使用等。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則介紹了主媒體中心由機器人制餐送餐的智慧餐廳,稱其就像科幻電影里的場景。
北京冬奧會開幕以來,“中國元素”也屢屢刷屏。《俄羅斯報》網站報道說,北京冬奧場館規劃建設中融入了很多中國元素,例如首鋼滑雪大跳臺的昵稱為“雪飛天”,國家雪車雪橇中心的昵稱為“雪游龍”,國家跳臺滑雪中心的昵稱為“雪如意”等,這些美麗文化元素背后映射的是中國豐富的文化遺產。《日本經濟新聞》的文章說,匯聚各國媒體的主媒體中心除夕時舉行了春節慶祝活動,現場設置了剪紙、書法等特色體驗區,不少外國記者首次嘗試用毛筆寫字,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法國《解放報》網站則報道說,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獲得了極大成功,為北京冬奧會宣傳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