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當觀眾走近火炬臺,看到的是“銀絲帶”與“大雪花”共舞,實際上在地下還有一個隱藏的與場內的主火炬完全不一樣的轉臺裝置,以內外不同的旋轉效果呈現出視覺上的美感。而將唯美效果真正實現落地的,是一支由航天科技集團六院北京11所和北京101所組成的火炬研制團隊,他們用航天標準和航天技術圓滿完成了這次火炬臺研制任務。
作為室外永久展示的動態雕塑,為了保證場外火炬臺能接受大風、雨雪等極端天氣條件的挑戰,研制團隊進行了多項測試,并一一克服。
航天科技集團六院北京11所黨委書記 李曉峰:我們要考慮各種極端的情況、極端的天氣,因為(火炬臺)它作為一個城市雕塑,不僅僅要維持它的功能,最終它要能轉、能發光。(設計團隊)做了小的模型,一遍遍檢驗它設計的可靠性,希望它能作為一個城市雕塑永久給大家展示下去。
由于場外火炬的飄帶是安裝在外轉臺上的,它會隨著外轉臺一起旋轉,而主火炬大雪花是安裝在內轉臺上的,它隨著內轉臺一起旋轉。如何讓它們的轉動協調不沖突,研制團隊制作了一個中間構件相互支撐,完成了內外轉臺各自的獨立旋轉和同步旋轉。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