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呼和浩特2月18日電題:風雪夜里千帳燈——內蒙古呼和浩特市開展重點區域核酸檢測
新華社記者任會斌、魏婧宇、彭源
夜越深,雪越大,核酸采樣工作卻一刻未停。17日,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開展對重點區域人員的核酸檢測,2200個采樣點在風雪中工作至深夜。
15日,呼和浩特市報告出現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7日,呼和浩特市啟動了對重點區域人員的核酸檢測工作。
“請戴好口罩,保持1米間隔。”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區煤炭局小區核酸檢測點,不少居民冒雪趕來檢測,負責查驗居民信息的張霞跑前跑后。
張霞是新城區迎賓南路社區主任,15日晚上,她一接到準備開展核酸檢測的通知,就把9歲的兒子送到母親家,專心投入抗疫工作。17日下午開始核酸檢測后,呼和浩特市飄起了雪花,最低氣溫降至零下10攝氏度。張霞不時拍打身上的雪花,凍得忍不住時就跺跺腳、搓搓手,又走向前來排隊檢測的居民。
17日晚上9點多,新城區三角線社區錫林路防保站核酸檢測點內仍有十多名居民。三角線社區書記賈瑋正在組織居民排隊檢測,一抬頭看到社區工作人員李剛在采樣帳篷附近維持秩序,大喊了一聲:“老李,你咋還沒走,快回家去。”
賈瑋向記者解釋道,李剛患有痛風,從中午起就在戶外維持秩序,腿有點站不住了,晚上讓他回家休息,沒想到他又回來工作了。三角線社區的十幾名工作人員在戶外連續工作多時,棉衣的領口附近掛滿了冰碴。
76歲的許梅娥拎著折疊板凳走出錫林路防保站核酸檢測點,向路邊的志愿者揮手道謝。許梅娥說:“我以為核酸檢測會排很長時間的隊,但是現場組織有序,不到半小時就做完了,折疊板凳也沒用上。”
在采樣帳篷不遠處,停著一輛出租車,司機鄭高星是核酸檢測樣本轉運志愿者。聽說市里招募樣本轉運司機,他第一時間報了名,經過培訓后開始轉運工作。“我在檢測點隨時待命,一個樣本箱裝滿了,我就和一名轉運工作人員一起把它送到實驗室。”鄭高星說。
目前,呼和浩特市已設置采樣點2200個、采樣臺4270個,投入采樣人員9000余人,還按照網格化管理模式,建立分區包片支援機制。內蒙古自治區氣象局組織青年志愿服務隊,幫助附近小區開展核酸檢測工作。志愿者石茹琳說,風吹著雪花一直往她的領子里鉆,手凍得握不住手機,但周圍同伴堅守的身影、小區居民的一聲聲“謝謝”,又令她感覺渾身暖暖的。
深夜10點,錫林路防保站核酸檢測點內的居民只剩零星幾個,一部分采樣的醫護人員開始收拾東西,準備前往封控小區內進行上門采樣。
夜更深了,抗疫工作者們仍在默默無聞地守護著這座城市。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