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北京2月23日電(記者張蕾 通訊員張曉華)“與一些發達國家基本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后再轉入強化碳排放控制階段不同,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面臨協同推進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和碳達峰碳中和戰略任務。要發揮后發優勢,實施減污降碳協同治理,統籌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實現環境效益、氣候效益、經濟效益多贏。”2月23日,生態環境部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該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嚴剛在回答本報記者提問時表示。
嚴剛指出,我國的生態環境問題,本質上是高碳能源結構和高能耗、高碳的產業結構問題,污染物與二氧化碳排放呈現顯著同根同源性。“研究表明,我國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源中,幾乎所有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源,以及50%左右的揮發性有機物和85%左右的一次PM2.5(不含揚塵)排放源,都與二氧化碳排放源高度一致。”嚴剛表示。
“十四五”是我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關鍵五年,也是實現我國2030年前碳達峰的關鍵期和窗口期。在嚴剛看來,減污降碳兩項重大任務的難度和挑戰非常大,需要按照黨中央統一部署,推動減污降碳一體謀劃、部署、推進和考核,以實現目標、區域、措施、政策和監管協同。為此,除強化源頭防控、措施優化和環境治理協同外,還應推進政策創新協同,即依托現有生態環境制度體系,建立健全一體推進減污降碳的管理制度、基礎能力和市場機制。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