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tatic.sjzrbapp.com/files/app/sjzapp/html/News/202503/15/99279420.html?_t=1741997988 編者按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石家莊錨定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高標準創新平臺建設為抓手,聚資源、強技術、促轉化。從實驗室里的技術突破,到產業一線的應用落地;從科研人才的智慧碰撞,到創新生態的厚植培育,石家莊正以科技創新的“硬實力”,重塑城市競爭新優勢。即日起,石家莊日報開設“科創平臺前沿觀察”專欄,聚焦我市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產業技術研究院、中央創新區等創新平臺,觸摸石家莊向“新”而行的脈動,感受科技賦能產業的真實場景。
河北省能源互聯網仿真建模與控制重點實驗室工作人員進行新能源場站實測建模工作。
位于石家莊高新區的河北省能源互聯網仿真建模與控制重點實驗室里,電網運行分析與故障推演平臺大屏幕上,300余個發電廠和200余個變電站清晰分布,哪個線路出現故障,問題一目了然。
走進重點實驗室,一組組仿真機正在高速運轉,工作人員全神貫注地測算著新能源發電設備的各類參數。依托河北電科院,河北省能源互聯網仿真建模與控制重點實驗室成為河北省內首個能源互聯網領域重點實驗室,引領石家莊乃至全省的能源電力行業技術進步,帶動上下游能源產業鏈迭代升級,助力河北新型電力系統建設。2月21日,記者專程前往進行探訪。
“隨著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逐步推進,盡快實現新能源發電場站實測建模全覆蓋迫在眉睫,這項工作難度大、耗時長,想要加快工作的速度,就需要創新測試和建模方式。”重點實驗室技術帶頭人王磊告訴記者,依托實驗室,他們已經為280余個新能源發電場站建立了實測模型,在2024年年底,實現了河北南部電網新能源實測建模全覆蓋,確保新能源大電網的安全穩定。
由于新能源比較特殊,在進行現場測試的時候耗時耗力,并且受外在因素影響比較大,有較強的不穩定性。為避免這種情況,重點實驗室將測試搬進屋里來,他們專門設計了逆變器半實物測試平臺,把光伏發電關鍵器件拆下來接到測試平臺上,實現了室內模擬測試,不再受外界影響,使測試時間更短,準確率提高。
“測試完成后,還要為新能源電網進行建模,模型建立過程中,數據龐大,計算起來十分困難,且計算周期較長。”王磊說,為此,他們自主開發了新能源建模與參數驗證軟件,該軟件具備數據讀取和處理功能,技術人員只需錄入具體參數,就可以一鍵自動生成報告。“原本需要3天至5天的計算任務,現在只需要幾分鐘,就可以直接得出結論。”實驗室新能源仿真單元負責人楊少波說。
記者在現場看到,將參數錄入軟件后,能馬上顯示是否合格,如果偏差較大,那一欄就會顯示為紅色,提醒該數據偏差較大,需要重新校核。“經過一遍遍測試、修改,我們建立的實測模型偏差控制在5%以內,單人單場站建模時間從以往的兩個月,縮短到了如今的兩個星期,完全實現了‘建得全面、算得準確、速度飛快’。”實驗室技術骨干李子璠欣喜地說。
不僅是有過硬的設備和軟件作為支撐,在軟實力上,該實驗室也是成果頗豐。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了解到,他們曾榮獲中國專利獎2項,河北省科技一等獎4項,二等獎3項,還獲批公司首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并擁有首個IEC國際標準立項,授權發明專利98項,發表高水平論文140余篇。
以重點實驗室為技術支撐,河北電科院的實測模型陸續建立,仿真平臺也在持續升級。實驗室搭建的大功率全實物仿真平臺,利用設備實物參與測試,省略了搭建模型的過程,可以做到直接捕捉不同場景下設備的實際性能。
實測模型的建立,為更準確的電網仿真分析打下基礎,也正是重點實驗室的科研力量,讓電力工作更加安全、穩定、有保障。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