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35歲的甘肅人韓冬冬來說,新疆,早已從年輕時匆匆路過的風景,變成了為之奮斗、扎根生活的第二故鄉。從2012年的支教,到2017年以人才引進的身份再次踏上這片土地,韓冬冬完成了從過客到建設者的身份轉變,在這片充滿機遇的熱土上實現了個人價值與社會奉獻的雙向奔赴。
2012年,正在西北師范大學讀大四的韓冬冬,內心滿是對遠方的憧憬。大學離家近,周末都能回家,而新疆,那片充滿神秘與未知的土地,一直吸引著他。當留在家鄉和去新疆支教兩個選擇擺在面前時,他毅然選擇了新疆。
火車進入新疆,車窗外金色的沙丘連綿起伏,因《西游記》聞名的火焰山,紅色的山體在陽光照射下熾熱發紅……韓冬冬趴在車窗前用手機不斷記錄著沿途的美景。
3月20日,下班后的韓冬冬和妻子帶著5歲的兒子放風箏。尼加提·吾斯曼攝
初到阿克蘇地區拜城縣溫州實驗高中支教,韓冬冬教物理。第一次踏上新疆的土地,他感受到了與家鄉截然不同的風土人情。這里有和他一樣的北方人,卻有著獨特的時差,早晨七點還未大亮,晚上十一點才落日。支教期間,他和同學們一起游覽了克孜爾千佛洞,品嘗了干煸炒面、手抓肉、烤肉……新疆多元的文化和質樸的人情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盡管支教結束時他尚未明確未來方向,但這段經歷卻讓他對這片土地產生了深厚的情感。
2017年,武漢理工大學碩士畢業的韓冬冬面臨人生選擇,留在武漢發展?還是回家鄉考公?恰逢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出疆招才引智?!皣壹夐_發區的發展機遇、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區位優勢,讓我看到夢想的土壤?!眳⒓恿藘纱瓮平闀?,韓冬冬婉拒了企業遞出的橄欖枝,放棄了考公計劃,以人才引進身份重返新疆,在街道黨政辦黨員管理崗開啟了新征程。
2022年,韓冬冬調任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中亞南路街道浦東街社區主任。初來乍到,他帶著筆記本挨家走訪,記錄居民訴求:獨居老人需送餐、單元門鎖損壞、停車位緊缺……一年內,社區協調維修89個門鎖、規劃百余停車位……鳳凰城小區更獲評“自治區物業管理示范樣板”。
瑣事里見真心。80歲老人因他代購物資專程送來手寫感謝信;獨居老人深夜求助氧氣瓶告急,他緊急協調解決;甚至協助處理居民后事…… “聽到百姓罵聲與贊聲,才算讀懂基層?!痹陧n冬冬心中,社區工作雖瑣碎,但只要用心就能解決。
新的一年,韓冬冬和社區干部計劃著將社區食堂改為居民活動場地,引入AI智能開展科普宣傳,與更多部門和單位聯系,讓服務資源惠及居民,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冬去春來,韓冬冬在新疆扎下了根,成了家,如今兒子也已經5歲了,兒子喜歡背誦 “大漠孤煙直”,也喜歡跳歡快的新疆舞。
除了在工作上全心投入,韓冬冬對新疆的美食也情有獨鐘,抓飯、烤肉、面肺子都是他的最愛。每到休息時,韓冬冬喜歡研究吃食,兒子也喜歡跟著他一起解鎖新技能。5歲的孩子踩著板凳學揉面, 手上沾滿面粉,臉上笑開了花。
不管是出于職業習慣還是因為喜歡那份煙火氣,韓冬冬無論冬夏,下班時喜歡迎著夕陽穿梭在街頭小巷。商販們熱情的吆喝聲、馕坑里升騰的熱氣、街巷飄散的孜然燒烤香氣,編織成最溫暖的人間煙火。
從“支教青年”到“社區管家”,韓冬冬的8年蛻變,是新疆“筑巢引鳳”的縮影。問他為何留下?他笑答:“這里既有干事創業的廣闊平臺,也有觸手可及的溫情生活,心安之處,皆是故鄉。”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