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江西贛州市尋烏縣三二五村重溫尋烏調查,到湖南郴州市汝城縣沙洲村聆聽“半條被子”的故事……當前,融合紅色元素和鄉村景觀的紅色鄉村旅游異軍突起,成為旅游市場一支新秀。文化和旅游部發布的《2024年度國內旅游數據情況》顯示,2024年國內出游人次達56.15億,比上年同期增加7.24億人次,同比增長14.8%。國內旅游業強勢反彈,紅色鄉村旅游貢獻很大。加強融合促紅色鄉村旅游發展,大有可為。
近年來,紅色旅游業快速發展,根據《用好紅色資源 培育時代新人 紅色旅游助推鑄魂育人行動計劃(2023—2025年)》,我國計劃用3年時間,針對青少年在全國打造百堂紅色研學精品課程,推出千條紅色旅游研學線路,開展萬場紅色旅游宣講活動,覆蓋上億大中小學師生。紅色旅游和鄉村旅游業態融合,旅游業和上下游產業融合,產品和服務不斷升級。比如,尋烏縣三二五村依托尋烏調查紀念館及“三二五”農民武裝斗爭舊址等“一館七址”項目,發展紅色文旅,打造“紅色名村+”旅游精品線路,2024年游客總量超90萬人次,較上年增長超12.5%。
目前,紅色鄉村旅游仍處于成長階段,難免存在成長的煩惱。一是資源利用粗放,紅色資源沒能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二是特色創意不足,千村一面的同質化情況比較嚴重;三是文旅結合不夠,文旅融合產品的滿意度不高。對此,要通過加強資源挖掘、手段創新、產業融合等,推動紅色鄉村旅游快速發展。
充分挖掘好、開發好、利用好鄉村紅色文化資源。根植于鄉村歷史土壤之中的紅色文化資源,是先輩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與物質遺存,既包括革命遺址、紀念館、烈士陵園等物質形態,也囊括革命故事、英雄事跡、偉大精神等非物質形態,具有獨特的歷史性、地域性和傳承性。深入挖掘、科學開發和合理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將為鄉村全面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精神支撐。
創新敘事表達方式,激活鄉村紅色文化振興新活力。鄉村紅色文化可以是原汁原味的名人故居等物質遺存,也可以是震撼人心的紅色音樂,還可以是紅色景點背后蘊含的革命精神。要加強表達話語的本地化、柔和化和潮流化改造,優化故事情節的漫畫、動畫、視頻等多形式生動呈現,提升敘事表達方式的設計能力和策劃水平,讓鄉村紅色文化更加符合現代受眾的生活和審美需求。
推進“紅色旅游+”,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鄉村經濟、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打好紅色旅游“組合拳”,推動紅色旅游和演藝、文創等文化產業融合,鼓勵演藝公司參加紅色旅游演藝創作,豐富紅色旅游產品形式,美化旅游目的地形象。推動紅色旅游和教育、農林、體育、康養等相關行業融合發展,延伸紅色旅游產業鏈,提升旅游的綜合效益,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黃秋生 文大山)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