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遠
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撲下身子、沉到一線”既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鮮明體現,也是開展調查研究、科學決策的有效之法。中央八項規定是黨的十八大后制定的第一部重要黨內法規,8個方面、600多字,其中就包括“向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多同群眾座談”。可以說,轉變作風、糾治“四風”,就要從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抓起。
中央八項規定宛如高懸的“明鏡”,映照出作風建設的十余年蝶變,黨風政風煥然一新。截至2024年底,累計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98.3萬起,處分86.4萬人,94.9%的群眾對作風建設成效表示滿意,這些數據在基層群眾中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切身感受。從“舌尖浪費”到光盤行動,從“車輪腐敗”到綠色出行,當“衙門習氣”遇上田間地頭的泥土味,作風建設的清風便吹散了形式主義的“浮云”,黨員干部也正用看得見的改變詮釋著“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的深刻內涵,讓清風正氣暖民心。
作風建設不是單程票,而是干群連心橋。中央八項規定掀起的作風之變,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廣大黨員干部紛紛走出機關大院,走進田間地頭。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為例,從群眾需求出發,推出幫辦服務、預約服務、延時服務、上門服務、郵寄專遞等多樣化服務,開通“美好生活號”政務服務直通車,將政務服務窗口前移到群眾家門口。這種“不在會場在現場”的作風轉變,讓群眾真切感受到穿膠鞋的干部比穿皮鞋的更可親,帶泥土的調研比帶套話的匯報更可信。
作風建設成效如何,群眾最有發言權。不管是從“坐辦公室”到“走田間地頭”的作風轉變,還是從“我問你答”到“你提我辦”的民意直通,抑或從“面子工程”到“里子民生”的實干擔當,當“官樣文章”化作“民情日記”,就足以證明,群眾路線從來都不是空頭承諾。黨的十八大以來,行政管理改革以深刻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線下辦事“只進一門”,線上辦事“一網通辦”,企業和群眾訴求“一線應答”……各地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變“群眾跑”為“數據跑”,變“反復跑、多頭跑”為“最多跑一次”。無疑,作風建設正化作千萬條具體準則,重塑著黨員干部的“為民坐標”。
十年磨劍,清風正氣已成勢;萬里同途,初心如磐再出發。作風建設是一場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既要雷霆手段,更需春風化雨。要知道,作風建設帶來的不只是會風的改變、文件的精簡,更是執政理念的升華,要多問民生冷暖,當群眾意見從“耳旁風”變成“指南針”,新時代的干群關系就有了最生動的注腳。如今,作風建設這場沒有終點的長征,正以群眾路線為“羅盤”,持續深化中滋養政治生態,在神州大地繪就黨群同心的壯美畫卷。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