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諺“谷雨前后,種瓜點豆”
道盡春雨對土地的滋養
萬物在溫潤中奔向盛夏
讓我們跟隨谷雨節氣
走進“春天”的文物故事
谷雨是充滿希望的季節
此時降水激增
冬小麥拔節抽穗
稻田開啟浸種育秧
農諺“谷雨種大田”道盡春耕高潮
這幅明代的牧牛圖軸
柳枝蘸著新綠
牛鈴搖碎露水
青草坡上一人閑坐
描繪出生機勃勃的春意
耕牛與農人走過的地方
在犁地的深淺腳印中醞釀著一年的希望
這幅東風里遼墓西壁左側農耕圖
由人物、牛及農具組成
當遠山含黛,新燕啄泥
農夫扶犁破開凍土
在看似閑逸的田園圖景里
藏著古人“谷雨前播種”的生存智慧
這件粉彩百鹿紋尊端莊敦厚
因器形似牛頭
故亦稱牛頭尊
腹部的百鹿活躍于山林之中
或昂首呦鳴
或俯飲澗水
神態各異、形象生動
這件清代的五彩花卉紋花觚
外壁用五彩花卉紋多層裝飾
花枝伸展,鮮艷欲滴
體現出五彩斑斕的春色
“谷雨三朝看牡丹”
牡丹花開的重要時段就是谷雨前后
牡丹花
被稱為谷雨花、富貴花
谷雨時節賞牡丹已綿延千年
牡丹花元素在我國古人社會生活中使用頻繁
五彩瓷器約在明宣德年間出現
于嘉靖、萬歷時期盛極一時
這件青花五彩瓷器色彩繽紛、紋飾生動
罐身鮮艷的色彩對比盡顯牡丹花的雍容華貴
是明清時期瓷器燒制的精品之作
“谷雨洗纖素,裁為白牡丹”
這件白地填黑纏枝牡丹紋八角枕
是金代河津窯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
造型上亦不拘一格
剔地部分填以黑彩
盡顯牡丹雍容華貴之美
體現出千年農耕文明的生活美學
當谷雨浸潤最后一寸春泥
花觚中的牡丹正在釉色里舒展
百鹿尊上的山嵐仍裹著草木清香
千年器物上
烙印著谷雨中的智慧
成為千年農時與春色相融的見證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