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香港5月30日電 題:與會人士高度評價國際調解院 點贊國際法治領域創新之舉 新華社記者湯沛沛、王昕怡 國際調解院公約簽署儀式30日在香港舉行,來自亞洲、非洲、拉美和歐洲85個國家和近20個國際組織的高級別代表約400人出席。33個國家現場簽署公約,成為創始成員國。與會人士高度肯定國際調解院的時代價值和深遠意義,高度評價中方在推動國際法律秩序完善和全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并期待國際調解院能持續提升香港在國際法律與爭議解決領域中的地位。 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秘書長布萊特受訪時表示,調解作為一種更“友好”和“雙贏”的方式,較訴訟和仲裁更具彈性,能在更短時間內以較低成本化解爭端。國際調解院的建立將推動調解成為解決爭端的可靠手段,為國家間與跨國企業間爭議爭端解決積累更多成功實踐,促進各地區可持續發展與國際貿易發展。 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長達爾表示,中方倡議成立國際調解院恰逢其時,是強化多邊體系的重要貢獻。 塞拉利昂駐華大使卡里姆說,全球南方國家在許多重要議題上仍面臨挑戰,而國際調解院將提供管理爭端和挑戰的方法,發展中國家將從中受益匪淺。 “非常榮幸有機會見證這一致力于調解的新國際組織的誕生。”布萊特表示,在國際爭端解決中,缺少的正是一種能夠執行國際和解協議的有效機制。 斯洛文尼亞前總統、聯合國前助理秘書長達尼洛·圖爾克也認為,公約是各方向前邁出的極其重要一步。調解是國家外交中的一種普遍做法,但它需要一個框架。公約提供了這樣一個框架,希望未來能借此規范這一實踐,從而惠及整個國際社會。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東亞地區代表處副主任紀博瑞表示,對于整個世界來說,國際調解院可能會成為一個通過調解結束武裝沖突的平臺,一個促成人道主義協議以減輕沖突和暴力的平臺,一個讓潛在的和平締造者和談判者發聲的平臺。 在公約簽署儀式上,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致辭表示,歡迎全球首個專門致力于調解的政府間國際組織落戶香港。香港將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全力支持調解院工作。 專家分析指出,國際調解院的成立將使香港在區域乃至全球法律服務體系中承擔更為重要的角色。香港自回歸中國以來,充分發揮其獨特的法律體系優勢,逐步確立了在國際調解與法律服務方面的領先地位。此次國際調解院的設立,更被視為“錦上添花”,將進一步鞏固香港的國際法律中心地位。 布萊特表示,國際調解院總部落戶香港實至名歸。“香港的橋梁作用更加凸顯,它是普通法系和大陸法系之間的橋梁,是進入粵港澳大灣區市場的重要門戶,國際調解院選擇香港作為總部所在地具有很大優勢。” 此外,與會代表還就中方在國際解紛機制中的領導與貢獻表達了高度認可。喀麥隆對外關系部長姆貝拉表示,中方倡導建立國際調解院彰顯了中方的擔當和影響,符合聯合國憲章精神。 多位受訪代表和專家表示,成立國際調解院作為一個里程碑事件,進一步彰顯了多邊主義和和平解決爭端理念在當今復雜國際形勢下的必要性與可行性,也為世界各國提供了相互理解和建設性對話的有效范式。可以預期,隨著國際調解院各項制度的不斷完善,以及更多成員的加入,這一組織將對地區乃至全球范圍內的爭端解決與和平發展帶來深遠影響。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