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眼下,高考成績陸續公布,考生們陸續開始進入填報志愿階段。2025年以來,教育部公示的新設本科學校有57所。新的本科學校有什么特點?
截至2025年6月23日,教育部已公示4批新設本科高校名單。其中,包括36所新設置的本科層次的職業學校和3所新型研究型大學(福建福耀科技大學、大灣區大學、寧波東方理工大學)。“本科擴容”名副其實地成為2025年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關鍵詞。
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專家組成員陳志文介紹,根據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要提高本科占比。提高本科占比就是要擴大本科的招生量,一種做法是挖潛,就是現有的本科高校擴招,除了優質本科擴招之外,普通本科也在擴招。第二個就是專科升本科。
職業本科密集“上新” 為產業發展提供人才
按照規劃,2025年,我國職業本科院校計劃招生規模將達到55萬人。自2019年全國首批“職業本科大學”誕生,短短幾年間,職業本科教育從無到有迅速發展。
目前,我國職業本科大學累計已達87所。它的特點簡單說就是職業在前、本科在后,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職業技能,滿足社會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更為重要的是,職業本科不是簡單把“專科三年延長一年”,而是系統性重塑,它的文憑和普通本科的效力也完全一致。
按照教育部的相關規劃,職業本科有幾個硬指標,比如:
·“不低于50%”——實踐教學(包括實驗、實訓、實習等)的課時應占總課時的至少一半。
·“100%”——要求所有本科專業的實驗實訓項目(任務)都必須按照教學計劃全部開設并完成。
·“2個及以上”——每個職業本科專業需要與行業企業建立緊密合作,并開發至少2個正在實質性運作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項目。
多所職業本科投檔分數線超普通本科線
在近年的高招錄取中,許多職業本科院校表現“亮眼”,投檔分數線不同程度超過普通本科線。
2024年,深圳職業技術大學在廣東省本科物理類投檔最高分達600分,超過廣東省本科控制線158分;物理類投檔最低分達559分,超過廣東省本科控制線117分。
放眼全國,一些制造業大省的職業本科院校招生成績都比較亮眼,也從側面體現出區域產業發展和人才培養的密切聯系。
浙江省金華職業技術大學、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大學、重慶電子科技職業技術大學在2024年升格為職業本科。當年招生,金華職業技術大學在浙江一段最低分為530分,超一段線38分;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大學在廣東省普通物理類的最低投檔分為520分,超本科線78分;重慶電子科技職業技術大學錄取最低分483分,超本科線56分。
陳志文表示,隨著中國高端制造業的興起,相關職業教育在全面興起,它們錄取分數線往往高于本科線,甚至達到了一本線。也就是說,并不是低分的人才去讀職業教育,學生和家長的所謂的觀念自然而然就會調整。
職業本科緊密“握手”區域產業新需求
職業本科主要是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和突出技術應用能力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其辦學特色就是對接區域產業的新需求和面向未來的技能服務,更加聚焦實操培養。職業本科大學都開設什么樣的專業?
以廣東省為例,最新公示的3所職業本科學校,都開設了“智能制造工程技術”專業,其中,有2所都開設了“軟件技術開發”。
位于深圳市龍崗區的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大學首次計劃在廣東省招收300名本科生,設置的5個本科專業:軟件工程技術、現代通信工程、集成電路工程技術、智能制造工程技術、嵌入式技術均服務于新質生產力。
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莊培燦介紹,嵌入式技術這個專業是教學生設計、控制智能設備的大腦,學的是怎么用軟件來控制硬件。比如機器人、智能汽車、無人機這些產品的控制系統,這個專業學生有六成的時間是在產線級的設備上開展實訓,適合喜歡動手實踐,對編程和硬件都感興趣,樂于探索新事物的同學報考。
位于福建泉州的黎明職業大學是福建省首個公辦職業本科學校,2025年首批面向福建省招收270名本科生。泉州市有著全國重要的服裝鞋帽產業集群,圍繞產業發展特點,學校建設了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術專業產教融合實驗室、裝備智能化技術實訓基地,引入企業技術專家展開實踐授課。
黎明職業大學新材料與應用技術專業負責人汪揚濤介紹,原來培養的學生相當于是一條生產線上的“螺絲釘”,也就是只要精通一個崗位的能力即可。現在培養的學生要對整個生產項目的全流程能夠進行制作流程控制或生產管理的工程師角色。
新型研究型大學 “小而精”培養創新人才
在2025年教育部批復成立的新大學中,也有一些區別于傳統高校的新型研究型大學,它們的學科布局“小而精”,瞄準國家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展開人才培養,同時也和產業對接更加緊密。“新型”研究型大學新在哪里?
寧波東方理工大學,聚焦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智能制造、無人技術、新能源、新材料6大前沿科技領域,2025年首屆本科生計劃招收70人。學校擁有100多位資深科研教授,確保每名本科生入學即配備一位院士或資深教授作為導師,實行“一對一”的個性化培養。
寧波東方理工大學教學工作部部長、加拿大工程院院士譚忠超介紹,學生進來之后就可以進到院士團隊精準培養,經過4年的培養,他在本科階段就已經成為了一個院士團隊的一個成員,學生在本科畢業的時候就已經具備了非常好的科研能力,甚至還有一些科研成果,保障他后期的發展。
在專業設置上,寧波東方理工大學突出“交叉學科”特色。第一年獲批招生的4個本科專業分別為數理基礎科學、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智能制造工程。
位于廣東東莞的大灣區大學,2025年首批面向廣東省計劃招收本科生80人。首批設置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和工業工程等5個本科專業,實行大類招生、分類培養,并對理學和工學等學科門類制定差異化的人才培養方案。在培養機制上,學校鼓勵以學術領軍人才帶頭,動態組建跨學院的交叉學科中心,動態調整交叉課程。同時,大灣區大學將和區域多個大科學裝置聯合,服務學生科研實踐。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講席教授、大灣區大學籌建負責人田剛介紹,這個機制更加靈活,大灣區有很多大科學裝置、大的實驗室,還有很多頭部科技企業,這些都給學校一些特別的優勢。希望可以進行交叉、合作、交流,能夠共同培養新時期需要的人才。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