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呼倫貝爾6月27日電 (黃欣欣)捧上哈達、端出奶茶,27日一早,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一戶牧民家迎來24位臺胞。
“我們的歌聲美,干了這一杯,幸福裝滿杯……”臺胞一踏入草場,悠揚的蒙古族民歌《酒歌》便傳入耳中。牧民們為每位臺胞獻上象征藍天與祝福的藍色哈達,邀請臺胞品嘗剛出鍋的奶茶。
歡迎儀式上,馬頭琴手奏響旋律,身著民族服飾的舞者跳起歡快的蒙古族舞蹈。氣氛漸濃,臺胞加入到表演當中來,戴著哈達,手拉手圍成圈,伴著歌聲在草原上起舞。
6月27日,24位臺胞在內蒙古鄂溫克族自治旗和當地牧民一起跳舞。 黃欣欣 攝
這里的主人在蒙古包備有大列巴、小果子等甜點,桌前是熱氣騰騰的奶茶。漢族名字稱“三姐”的牧民正搟著面皮。她將袖子挽起,招呼著大家參與做包子,笑說:“要是別人問起你們在內蒙古學到了什么,可以說學會了做布里亞特包子。”
蒙古包外,臺胞詹先生帶著兩個兒子給小羊羔喂奶。詹先生感慨:“臺灣農場多在山上,哪見過這般天寬地闊!”聽到草原上的歌舞,他想起之前看過的成吉思汗影片,“一直覺得蒙古族朋友直爽、行動力強,想到就做,和我這個創業人脾性相通。”
6月27日,24位臺胞來到內蒙古鄂溫克族自治旗體驗牧民生活,圖為臺胞身穿民族服飾給小羊羔喂奶。 黃欣欣 攝
同行的蘇先生帶著女兒前來。女孩在草地上即興跳起最近風靡臺灣的說唱歌曲《大展鴻圖》。
“站在這片大草原上,才真正感受到自然的壯美和開闊,”蘇先生表示,“臺北擎天崗也有草地,可終究有邊。這里的天和草原是縫在一起的。”他提到,此行體會到蒙古族獨特的歌舞文化和當地牧民的熱情好客,是一趟兼具壯美風光與人文溫情的旅程。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