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艱苦卓絕的革命歲月,到新時代的蓬勃生機,80多年來,延安這片熱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06:07
在延安革命紀念館的庫房,記者見到了一把359旅戰士使用過的镢頭。當時戰士們的口號就是“一把镢頭一把槍,保衛黨中央”,這把镢頭見證了延安軍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歷程,激勵著后人傳承弘揚延安精神。
延安時期,延安軍民正是手握這樣的老镢頭,在南泥灣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正是延安精神的生動詮釋。1937年,以延安為中心的陜甘寧邊區政府成立。在這里,革命先輩們用熱血和生命,鑄就了偉大的延安精神。
從1935年到1948年,以延安為中心的陜甘寧邊區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政治指導中心和中國人民解放斗爭的總后方。
延安革命紀念館館長劉妮介紹,在全民族抗戰工作中,中國共產黨是核心的政治領導力量,體現在持久抗戰戰略的提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定實施。包括我們對根據地的政治經濟文化建設上,所以在全民族抗日戰爭中取得了勝利。
陜甘寧邊區是黨中央和紅軍長征的落腳點,也是黨帶領人民軍隊奔赴抗日前線、走向新中國的出發點。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就是從陜甘寧邊區出發開赴華北抗日前線的,并成功創建了各敵后抗日根據地。在這片紅色熱土上,培養了大量的軍政干部,奔赴抗日前線。同時,還創作出大批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影響全國、鼓舞人心,為全民族抗戰奏響慷慨壯歌。
歲月變遷,精神不改。如今,這里紅色之光依舊閃耀。
同一片土地,曾生長出“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氣;如今,又生發著“謀改革、謀發展、謀幸福”的銳氣。
說到延安,很多人自然就會想到巍巍寶塔山,這張照片就是拍攝于80多年前的寶塔山上。當時,城里大多是低矮的平房。如今從同一個位置俯瞰,這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延河兩岸,高樓大廈拔地而起,鱗次櫛比的現代化新城矗立眼前。
近年來,當地累計投資20多億元,對包括寶塔山在內的32條溝道進行系統治理。曾經的老舊溝道變得道路通暢整潔,山坡上錯落分布著窯洞和民居,口袋公園、籃球場和小巧的花園點綴其間,宜居安樂的景象鋪展開來。今年,延安市還在繼續推進8條山體溝道人居環境綜合治理。
黨的十八大以來,延安在國家和陜西省出臺的多項支持政策助力下,生態農業、裝備制造、紅色旅游等特色產業蓬勃發展,2019年徹底告別絕對貧困。如今,“兩不愁三保障”成果不斷鞏固,義務教育階段無失學輟學,醫療保障有力,住房安全和農村供水水平持續提升。鄉村振興階段,延安全力推動產業提質增效。
眼下,正是黃土高原上山地蘋果套袋的關鍵時期。在延安市安塞區南溝村,村民們在果園里忙碌著,為今年的豐收做足準備。
安塞區南溝村村民趙永東種蘋果已經有十幾年了,這幾年他的果園種植面積翻了一倍,不斷優化果樹品種,有效提高了蘋果產量。
2024年,延安蘋果種植面積超330萬畝,年產量460多萬噸,形成超500億元的全產業鏈規模,帶動全市80萬農民增收。同時,延安還積極發展設施蔬菜、小雜糧等特色農業,探索富硒農業等新模式,為脫貧戶提供穩定的增收渠道。
2025年,延安市謀劃重點項目350個,總投資3101億元。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迅猛,延安高新區崛起為科技創新策源地,新材料、新能源儲存、先進制造等產業布局逐步完善。數字經濟蓬勃發展,5G基站廣泛覆蓋,延安成功躋身全國千兆城市行列。
曾經,黃土溝峁間的偏遠之城,如今,高速公路、高速鐵路、航班通達各地,各類產業集群加速隆起。中國革命的圣地,新中國的搖籃,延安,今昔巨變,延安精神在新時代繼續閃耀光芒。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