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烏魯木齊7月8日電(記者張瑜)七月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熱浪像沉沉的毯子,壓得人喘不過氣。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昆玉市225團的果園里,卻藏著另一番天地:一排排蘋果樹上,拳頭大的“米奇拉”蘋果泛著青黃,釋放出沙漠中難得的生機。
果農阿依吐蘭汗·吾加比力蹲在樹下,指尖撫過蘋果,眼里的笑意比頭頂的陽光還燦爛。她的腳下,黑色的滴灌帶將水分運送到每棵果樹根部,水肥一體化系統按土壤墑情自動配比氮磷鉀,精準把控每一滴水、每一克肥的流向。
但在5年前,這片現代農業果園的所在地,還是“抓把土都硌手的沙窩窩”。2020年,以北京援疆資金為牽引,225團引入矮砧密植蘋果技術,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規劃種植矮砧密植高標準蘋果園1萬畝,目前已建成7000余畝。
“矮砧密植,就是用矮化砧木嫁接蘋果品種,每畝地較傳統果園可以多栽種145株果樹,還能機械化作業,節省60%的人工成本。”225團一連干部方威強介紹,“傳統果樹五六年豐產,我們兩年掛果,四年豐產。”
起初,農業技術員向農戶推廣矮砧密植技術時,許多人不理解,“果樹越粗越壯,果子不也就越大越多嗎?這‘長不高’的苗能結果?”盡管不太懂科技,但阿依吐蘭汗學習起來毫不懈怠,技術員手把手教她拉枝、扭枝,她也成長為附近有名的種蘋果能手。
??阿依吐蘭汗·吾加比力在果園為果樹扭枝。新華社發(謝蘇林攝)
去年,阿依吐蘭汗的11畝蘋果園迎來首季豐收,畝產約2噸,純收入5.5萬元。家里用這筆錢添了輛小轎車,“以前出遠門不方便,現在一腳油門就到了,生活實實在在好了”。
今年看著枝頭掛著更多蘋果,她笑得更甜了。團里新建了冷鏈物流中心,8月上旬蘋果熟了,“坐上”冷鏈車,從地頭到烏魯木齊只需24小時,每公斤能多賣2元。特色林果加工車間也將完工投用,桃子、蘋果、西梅等特色林果,經過深加工后附加值提高,又能增加一筆收入。
果農莫進波2024年承包了20畝蘋果園,今年擴充到30畝,還代管著70畝蘋果園。一大早,他就在地里,忙著給枝條“扭腰”。
“扭腰其實就是扭枝,是為了避免枝條互相搶奪營養,促進果樹結果的修剪技巧。”他擦了把汗笑道,“這矮砧樹跟傳統果樹不一樣,前期把樹養壯了,豐產期來得快。”莫進波說,蘋果一豐收,地頭就來了不少收蘋果的客商,這也是他擴大種植的信心來源。
為讓援疆資金的效能得到最大化釋放,225團建立“黨支部+龍頭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資金投入產業鏈基礎設施與技術體系,農戶通過土地流轉、果園務工、果品銷售拓寬收入渠道。
從阿依吐蘭汗家的小轎車、到莫進波果園里的忙碌身影,從畝產幾百公斤到畝產上噸的跨越,從“沙窩窩”到年收入超5萬元的“金果園”——這片沙漠邊緣的蘋果香里,飽含著北京援疆的溫度,也顯示著科技改變生活的力量。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