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到達盧溝橋前線的中國記者#,“消失”于1937年】1937年7月7日,盧溝橋畔的槍聲撕破北平的寧靜。一位25歲的青年,聽聞日軍悍然發動進攻的消息,與母親和妹妹匆匆告別,奔赴戰火紛飛的盧溝橋,成為了第一個到達盧溝橋前線的中國記者。
隨后,他撰寫出7000字左右的長篇戰地通訊《盧溝橋抗戰記》,并洗印出盧溝橋、長辛店遭日軍炸毀后的照片。這是最早、最詳細的關于盧溝橋事變的報道。他就是方大曾,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稱他為盧溝橋事變現場報道第一人,中國攝影家協會認定他為中國全面抗戰“第一照”的拍攝者。
方大曾紀念室建于保定,因為他的最后一篇報道寫于保定。1937年9月,他向上海寄出了最后一篇通訊《平漢線北段的變化》,落款為“9·18寫于保定蠡縣”,最終刊登在1937年9月30日的《大公報》上。方大曾寄信給邯鄲的親屬,表示要繼續北上。
之后,方大曾便杳無音信,就此消失在紛飛的戰火中。方大曾的外甥張在璇回憶,小時候他問外婆別人都搬新家了,咱們怎么不搬?“外婆說我不搬,我要等著我的兒子,等你大舅,因為我跟他約定了,他以后是要回來找我的。”從此,方大曾的母親在這座小院里,守著這份承諾,一直等了32年,直到自己生命的盡頭。#海報觀察局#(人民日報海外版)全文尋訪抗戰記者方大曾的足跡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