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河北普通高校招生各批各類錄取控制分數線公布。莘莘學子即將迎來人生的重要選擇——填報志愿。
與此同時,抖音、小紅書、微信公號等新媒體平臺的志愿填報宣傳廣告鋪天蓋地。他們打著“大數據智能填報”“精準規劃”的旗號,吸引家長和學生的眼球。
近年來,高考志愿填報市場發展迅速,各類志愿填報機構紛紛涌現,動輒數千元甚至上萬元的“天價”咨詢服務屢見不鮮。艾媒智庫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高考志愿填報市場付費規模達10.2億元。
高考志愿填報市場的“過熱”,并非偶然現象,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一方面,高考志愿填報涉及院校信息、專業設置、錄取規則等多方面內容,許多家長和學生對此缺乏了解,感到無所適從。一些機構利用這種信息不對稱,將志愿填報包裝成“高深莫測”的服務,吸引消費者。
另一方面,高考被視為改變命運的重要機會,家長和學生普遍存在“一分都不能浪費”的心理。這種焦慮情緒為志愿填報市場提供了“溫床”,使得一些機構得以高價兜售所謂的“精準服務”。
此外,志愿填報市場尚未形成統一的行業標準,部分機構缺乏專業資質,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甚至存在虛假宣傳、過度營銷等問題。
“天價”志愿填報服務,是否真的物有所值?答案未必是肯定的。
高考志愿填報,本質上是考生根據自身興趣、能力和職業規劃,選擇適合的院校和專業的過程。
家長和學生應樹立正確的志愿填報觀念,認識到志愿填報并非一錘定音,而是人生選擇的一個環節。在選擇院校和專業時,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避免盲目跟風或過度追求熱門。
與此同時,加強信息公開,普及志愿填報知識。教育部門和高校應提供全面、準確、及時的志愿填報指導,幫助家長和學生了解相關政策,減少信息不對稱。中學應加強對學生的生涯規劃教育,幫助學生了解自身興趣和能力,掌握志愿填報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令人欣慰的是,去年以來,教育部和河北教育考試院都推出了免費的志愿填報參考系統,集成海量數據系統,進行個性化匹配推薦,為考生科學、合理、高效填報志愿提供幫助。
給高考志愿填報市場降降溫,不僅需要家長和學生的理性選擇,也需要相關部門加強監管。這不僅是凈化教育環境的需要,也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體現。
高考志愿填報市場的“過熱”,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社會對教育的過度焦慮和對短期利益的盲目追求。然而,教育的本質,不是一場分數的較量,而是一場關于成長、關于未來的探索。
給高考志愿填報市場降降溫,不僅是為了減輕家庭負擔、規范市場秩序,更是為了讓教育回歸本質,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理性的選擇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方向。
?。▉碓矗汉颖比請螅?/p>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