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手機、一場直播、一筆訂單……如今,特色農產品通過線上銷售已經成為一種風尚。
在張家口市,越來越多的“新農人”把手機變成“新農具”,紛紛搞起了“直播帶貨”,給農產品插上了飛向“云端”的翅膀。
近年來,我市搶抓國家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的政策機遇,積極實施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項目建設。全市13個縣全部入選,實現了縣域項目全覆蓋,數量居全省首位。截至目前,共建成了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各13個,村級服務站3500余個,全市網上店鋪達到近2萬個,社區電商網點達到600多個,初步建立起覆蓋縣鄉村的三級電商服務體系。
為建設一支懂技術、會經營、能帶動農民增收的本土農特產品電商銷售隊伍,我市持續組織電商人才培訓,全市累計培訓達11萬人次。張北縣的李海斌多次參加培訓,并將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直播和短視頻制作中,借助互聯網電商平臺,不僅將自己打造成當地小有名氣的主播,也更好的推廣了本地生產的農特產品。
之前在北京打工的王成回到家鄉后,在張北農村電子商務中心負責人高建琴的引導下,開始進入了農村電子商務行業,并經過直播培訓后,組建起自己的小團隊。2021年在抖音、快手開設直播賬號,推廣本地農特產品,讓這些產品在直播間向廣大粉絲亮相,拓寬了銷售渠道,提高了農產品的銷量,幫助當地農戶增加了收入,成為了“直播網銷新農人”。
當前,我市特色優質農產品“云端”銷售看好。我市聚焦本地農特產品資源,不斷培育土特產電商品牌,萬全的鮮食玉米、張北的燕麥、沽源的藜麥等越來越多農產品成為各大電商助農平臺的“網紅”商品。記者從市商務局獲悉,今年1至8月,我市農村網絡零售額15.51億元,同比增長21.88%。
記者 賈新生 通訊員 楊伯強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