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黑龍山林場,郁郁蔥蔥。林木間的地壟整齊排列,赤松茸在腐殖土層上茁壯生長。作為這片試驗田的“掌舵人”,三道川村黨支部書記張海云正蹲在菌床旁,仔細查看赤松茸的生長情況。
今年以來,赤城縣三道川鄉依托轄區內豐富的林業資源,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以“赤松茸+有機椴木黑木耳”復合種植為突破口,積極探索發展林下經濟,努力走出一條生態保護與產業振興協同發展的新路徑,為鄉村振興注入綠色發展新動能。
“三道川森林覆蓋率高,林下空間廣闊,閑置林地多,光照、濕度等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具備發展林下經濟的天然優勢。”三道川村黨支部書記張海云說,三道川鄉瞄準這一優勢,通過科學調研和試點先行,確定了以赤松茸和有機椴木黑木耳的食用菌品種為突破口的“林菌間作”模式。為保障項目順利推進,鄉黨委政府多管齊下,通過積極協調,促成三道川村和老柵子村攜手開展種植試驗;黑龍山林場主動提供50畝林地用于免費試種;河北農業大學高義平教授團隊全程跟進,從菌種培育、種植技術到病蟲害防治,提供“保姆式”指導服務。
目前,張海云和老柵子村黨支部書記喬玉東牽頭試驗的林下種植項目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完成3000棵椴木黑木耳種植,300畝赤松茸種植任務也順利收官,預計赤松茸畝產可達5000至6000斤。為解決銷售后顧之憂,張海云、喬玉東與赤松茸菌種供應企業簽訂回收協議,企業以4至4.5元每斤的價格保底收購,并根據市場行情動態調整價格。經測算,扣除成本后,每畝赤松茸種植可實現一萬元收益。
張海云、喬玉東還計劃為黑木耳申請有機產品認證,打造特色品牌,并借助電商平臺拓寬銷售路徑,進一步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項目成功后,希望能帶領全鄉村民參與林下經濟種植,持續擴大產業規模,推動形成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格局,以林下經濟為引擎,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張海云說,發展這項產業,目的就是帶動全鄉的老百姓共同參與,一起發家致富。(記者 亢春寧 通訊員 申暢 陳少云)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