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懷來縣被中央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領導小組認定為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成為張家口市唯一獲此殊榮的縣區。近年來,該縣將文明城市創建融入城市肌理,以“硬件升級+軟件煥新”雙輪驅動,提高城市品質,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
責任鏈環環相扣
“今年,我們小區將重點改造水電氣管網,加裝電動車充電樁,生活更方便了!”日前,懷來縣富達園一區居民王利峰談起小區未來變化,眼里滿是欣喜。
近年來,懷來縣完成44個老舊小區改造,從建筑外立面到路水熱電,從綠化景觀到健身場地,全方位提升居住品質,讓老社區重新煥發活力。
該縣多管齊下,全力推進城市建設,榮獲“國家園林縣城”“全國無障礙環境示范縣”“河北省人居環境獎”“河北省潔凈城市”等多項榮譽。
城市魅力的提升,市政設施是基礎。11條道路新建改造、50個小區二次供水智能化升級、285公里市政管網更新,以及東部片區垃圾焚燒發電廠聯動23座垃圾轉運站,提升了城市硬件服務能力。即將投用的城市管理數字化中心,通過“一網統管、多端協同、全域覆蓋”實現燃氣、供水、市容等全域智慧化管理,為未來城市發展提供保障。
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絕非朝夕之功,該縣將創城作為“一把手”工程,構建起“黨委領導、黨政齊抓、部門聯動、全民參與”的全方位、立體化工作格局。
縣委書記、縣長雙掛帥,下設辦公室與專項工作部,縣處級領導任部長,縣直單位及鄉鎮社區依職責精準嵌入各工作部。出臺《縣處級領導創城工作包聯方案》,細化分解創城任務,形成“四級責任清單”,從宏觀規劃到微觀落實,責任鏈條環環相扣,確保創城工作落地有聲。
精神文明隊伍建設同步發力,織密縣城、鄉鎮(社區辦)、社區(村委會)、轄區單位4級隊伍網絡??h委宣傳部、縣住建局、縣交警大隊等重點部門抽調精干力量組建專職創城工作機構,打造“硬核”創城鐵軍。
社區文明實踐活動豐富多彩
整理艾草、盤繞花束、點綴配飾……5月28日,懷來縣嘉馨園社區舉辦的艾草花環制作活動熱鬧非凡。居民們圍坐一起,在巧手翻飛中,民俗傳承與鄰里溫情交融。
社區既是文明理念傳播的“神經末梢”,更是民生福祉落地的“毛細血管”。該縣在創城工作中,抓好社區這一重要環節。
長城路東社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未成年人保護等公益宣傳融入每個小區的道路圍欄。“這些標語看著心里舒坦,也時刻提醒咱要講文明。”社區居民李大爺笑著說?!熬用褚褟膭摮堑摹杂^者’變成了創城的‘參與者’。”長城路東社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社區里的文明實踐活動豐富多彩,也讓居民們的生活有滋有味。理論學習課堂、讀書分享會等,45個健身隊伍活躍在各個社區,全年241場次的趣味運動會,像一場場歡樂派對,吸引2萬余名居民參與。
社區吹哨、部門報到,居民需要、社區報到,在職黨員到所在小區報到,包聯單位支部到社區報到——“四報到”機制有效破解基層治理難題。
在富達園社區,72歲的退休教師劉素琴是文明風尚的“火種”。他創辦的“劉老師工作室”7年間舉辦數百場親子講座,帶動組建多支黨員志愿隊。戴紅袖章的老黨員街面服務、退休教師慰問孤寡老人、志愿者走進特教學校送溫暖……800余名身著“紅馬甲”的黨員志愿者活躍在社區,服務在群眾身邊。
既有“煙火氣”又有“向心力”
5月25日,董存瑞紀念館內松柏肅立,董存瑞烈士犧牲77周年紀念大會暨“我為懷來立新功——懷來榜樣”表彰活動在這里舉行,15名“懷來榜樣”獲得者接受授牌。這場莊重的儀式既是對英雄壯舉的深切緬懷,更是對全縣人民賡續紅色血脈的精神動員。
文化浸潤無聲,文明落地生根。該縣以文化活動為紐帶,以群眾參與為核心,讓創城既有“煙火氣”又有“向心力”。
在鄉村,“百姓村晚村歌嘹亮”活動實現了該縣279個行政村全覆蓋,2800余名村民變身舞臺主角,2萬余名觀眾現場共賞鄉村新貌,厚植文化自信。在社區,文化團隊蓬勃發展,為創城注入動力。嘉馨園社區獲評全國“學雷鋒最美文藝志愿服務社區”,迎賓社區“夕陽紅文藝孵化基地”模特隊摘得省級金獎。
“四季品牌”活動構建起特色文化矩陣,春賞海棠花海,夏采黃杏,秋品葡萄美酒,冬享冰雪樂趣。官廳湖馬拉松、幽州古道超級越野賽等國家級賽事,通過“體育+文化+旅游”模式,賦能鄉風文明與鄉村全面振興同頻共振。
該縣還深挖“我們的節日”內涵,春節寫春聯、元宵社火展演和猜燈謎、端午包粽子等活動吸引3.4萬余人次參與。非遺手作、漢服體驗讓文化“活”起來。在重要節日舉辦紅歌會,以激昂旋律傳承紅色基因,凝聚奮進力量。近3年來,“書香懷來”千場閱讀惠及10萬人次,400余場“七進”文藝演出讓文明之花開遍城鄉。
“小改變”累積“大文明”
出動220人次的警力,出動警車60臺次,護送考生4000多人次……今年高考期間,懷來交警愛心護考,維護秩序,上演了一場溫暖全城的“護航行動”。烈日下,執勤交警幫著家長搬運考生行李時浸透汗水的瞬間,正是懷來縣交警大隊以“創城為民、創城惠民”為宗旨的生動注腳。
近3年來,懷來縣公安交警大隊在重點路段新增12套紅綠燈系統,同步完成43條主次干道的標線施劃。針對摩托車、電動車騎行者,開展專項治理,通過“宣傳教育+路面檢查+柔性執法”組合拳,使頭盔佩戴率從創城初期的“基本為零”提升至70%。
在沙城中學搬遷新址后,懷來縣公安交警大隊設置“最長護學崗”,每天5:30至22:10分4個時段派駐警力,在刮風下雨等惡劣天氣時增派雙倍人手疏導交通。懷來每輛警車的后風擋玻璃上,都張貼著該大隊指揮中心的便民服務電話。交通秩序不僅是城市文明的窗口,更成為當地市民幸福生活的保障?!霸瓉碜畛畹木褪墙铀秃⒆由舷聦W,堵得沒法走,現在交警大隊協調鄰近機關單位開放停車位,擁堵時間縮短了三分之二?!睘I河路小學四年級學生家長劉華說。
該縣組建三級“存瑞志愿服務隊”,開展“倡導綠色環保生活方式”等“雙爭”實踐活動200余場,環境整治、小廣告清理、文明養犬等志愿服務活動2200余場。精心打造“雷鋒大巴”“寸草心”“點亮小橘燈”等志愿服務項目??h創城辦聯合社區開展“訪千樓萬戶”活動300余次。在機關、公園、商超、醫院、車站等公共場所開展立體式宣傳,推動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讓創城成為全民共同參與的行動。(記者 郭曉通、亢春寧、高成)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