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陽原縣泥河灣博物館迎來一批朝氣蓬勃的“小客人”。2000多名中小學生通過參與“溯源東方人類故鄉·厚植少年家國情懷”泥河灣歷史文化公益研學活動,近距離觀賞化石與文物展品,深入了解泥河灣文化的悠久歷史。
“一件件石器,一枚枚化石,仿佛述說著百萬年的滄桑巨變,讓我第一次真切認識到東方人類故鄉的底蘊如此厚重。”陽原縣泥河灣博物館內布置精心,參與活動的中小學生們穿梭其間,駐足交流。活動現場,該縣第一實驗小學6年級的陳偉澤從一個展館走到另一個展館,認真聆聽著講解,仿佛來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為讓研學游更好地貼合傳統文化,活動在講解之余,設置了5項研學挑戰任務,期間學生可自由選擇時間參與研學活動,通過上傳照片或者視頻,完成研學挑戰任務同步獲得蛇年研學福卡,集齊5張蛇年研學福卡,可獲頒泥河灣博物館的“研學小先鋒”電子版證書,并參與現場抽獎。現場,學生們近距離觀賞珍貴的化石與文物展品,深入了解泥河灣文化的悠久歷史,參與文化尋寶游戲、創意手工實踐、模擬講解員講解、小型益智游戲等活動。
活動中,陽原縣第三實驗小學的仝嘉興每觀看完一段化石標本,就拍攝一段小視頻,參與挑戰活動。在泥河灣文化廣場,同步開展的小型益智游戲,讓來自實驗二小5年級的王浩然與媽媽王麗娟玩得不亦樂乎。王麗娟說:“這樣的研學活動,讓孩子在收獲豐富知識的同時,感受到了泥河灣文化的魅力,培養了孩子熱愛家鄉、熱愛泥河灣文化的思想感情,非常有意義。”
記者了解到,此次活動是陽原縣積極推進“行走的思政課”研學實踐教育活動,打造歷史文化精品研學課程的真實寫照。活動由陽原縣教體科局、縣文旅局、團縣委、縣婦聯、縣融媒體中心主辦,泥河灣博物館、樂學張垣研學平臺、張家口博創益智研學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陽原縣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共同承辦,面向全縣中小學生免費開展。
將泥河灣歷史文化與思政教育和研學活動有機結合,是陽原縣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一次創新性探索,也是該縣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生動實踐。活動拓展了思政教育方法途徑、豐富了思政教育形式內涵、增強了思政教育育人效果。
(記者 馬國萍 通訊員 仝輝 劉佳慧)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