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訊(記者 康寧)夏日時節,壩上天高云闊,一座座風力發電機星羅棋布,槳葉隨風奮力“奔跑”,轉化成清潔電能點亮千家萬戶。
這些“捕風神器”是如何做出來的?近日,記者走進位于張家口市張北縣的張北艾郎風電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尋找答案。
張北艾郎風電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葉片生產車間。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熊睿琦 攝
在總長690米、寬108米的巨型廠房內,工人們正在進行風電葉片的生產、吊裝和轉運工作,智能化生產線全速高效運轉。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迅猛,大功率風電機組、大型風電葉片受到市場青睞。艾郎風電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于2023年投資12億元建設新廠區,推進智能制造和產品升級。2024年初,該企業生產的華北地區首支108米大功率風電葉片在新廠區正式下線,標志著張北縣陸上風電葉片制造正式進入“百米級”。
“今年我們會再做一個升級改造,會變成雙機頭的產線,配套產線的部件產能將至少提升50%。”艾郎風電副總經理陸杰向記者介紹,該公司加快推動技術創新升級,實現風機功率最大化,已成為國內外兆瓦級海上和陸地風電機組提供配套葉片的主力供應商。
近年來,張北縣大力推動和發展綠色新能源產業,集發、儲、輸、用、檢測、制造于一體的新能源產業體系已初具規模。
追風逐日,“綠”動未來。燕趙大地上,新能源產業的突圍故事正不斷上演。
遠景動力滄州500+Ah儲能電芯產線實景。 傅新春 攝
在位于滄州滄東經濟開發區的遠景零碳產業園內的遠景動力電池超級工廠內,自動化生產線高速運轉,機械臂靈巧翻飛,一塊塊電芯正列隊下線。
“我們的產品采用了快充、長續航等技術,直供全球頭部車企,平均每天有2萬顆電芯誕生。”遠景動力工藝工程部負責人蘇巖介紹。
遠景動力滄州電池超級工廠一期已于2024年11月投產,這里覆蓋電極、電芯、模組、電池包等電池產業鏈技術,生產的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產品均處于行業領先水平,首批產品已出口海外,實現“量產即出口”。
作為“鏈主”企業,遠景動力還有效帶動了滄州新能源產業鏈發展。目前,滄州市已引進培育17家鋰電池關聯企業,形成了從正負極、隔膜、電解液、電芯生產到總裝、拆解的完備產能。
今年2月,該工廠二期正式開工,項目將進一步擴大高品質儲能電池、動力電池的產能,滿足京津冀地區快速增長的電動汽車與儲能配套需求,成為京津冀地區新能源產業的重要支柱。
河北坤天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6月26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25全球獨角獸榜》,河北5家企業上榜,其中,河北坤天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河北唯一上榜的新能源領域企業,同時,這也是該企業第三次上榜。
這家公司是一家從事集粉碎、造粒、整形、石墨化等全工序于一體的鋰電池負極材料高新技術企業,其自主研發的箱式爐石墨化技術讓細小黑色粉塵成為鋰電池負極材料,也成為帶動企業向新興行業發展的強動力。
截至目前,該企業鋰電池負極材料銷量排名全國第七,占據全國市場4%的市場份額。
從一家“代工小廠”,崛起為新能源領域的獨角獸,這是河北新能源企業向新而行、向新求變的生動縮影。
今年3月,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組織開展獨角獸企業入庫培育工作,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入庫標準為從事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或未來產業領域。對入庫培育企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將會同相關部門,加大對企業的幫扶支持,推動企業快速成長。
河北長安汽車有限公司總裝二車間生產線,線上正在生產的是全球首款增程式皮卡車。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趙博軒 攝
在高質量發展和“雙碳”目標的驅動下,我國的新能源浪潮正在加速崛起。而新能源產業已被明確納入河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范疇,并持續通過政策支持推動技術創新和規模化發展。河北省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份,全省九大工業主導產業增加值均實現增長,其中,新能源產業增速為10.4%。
河北新能源產業正乘勢而上,跑出發展“加速度”。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