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教育部、河北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關于提升區域職業教育發展動能打造品質保定的實施意見》,河北省保定市成為全國首批部省共建的市域職業教育改革試點,拉開了河北職業教育系統性變革的序幕。
四年來,從太行山麓到渤海之濱,一場產教融合的深度實驗正在燕趙大地展開。在保定職教園區的新教室里,在“滄州職業技術學院—華為ICT學院”的實訓中心內,在河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的“產教特區”中……教育與產業的邊界正在消融。
頂層設計:機制創新破解“兩張皮”困局
產教融合的難點在于突破教育與產業之間的體制壁壘。河北的解法是:高位推動,機制先行。
河北在省級層面提出四大重點舉措,即擴展職普融通、深化產教融合、推進科教融匯、打造“升學直通車”。其中最具創新性的是中企高一體化貫通培養模式——學生在中職完成前2年學業后,由企業安排為期2年的崗位實習和就業,第5年再進入高職階段學習。
這一設計打破了傳統的“先學后用”模式,讓學生帶著實踐經驗回歸課堂。
政策工具箱也在不斷豐富。河北省發改委、省教育廳聯合建立產教融合型企業認證制度,對通過認證的企業給予“財政+金融+土地+信用”的組合式激勵。2023年以來,已有五批企業申報,覆蓋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在保定市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信息工程系教師曹煦講解無人機結構知識。耿培軒攝
保定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黨委副書記、校長解吉勇表示:“依托職教園區的獨特優勢,以創新為驅動力,以全新的管理模式、優美的育人環境、寬廣的發展視野、卓越的辦學質量,把保定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做大做強,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培養更多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p>
模式探索:校企協同的多元路徑
河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的“產教特區”模式代表了一種深度產教融合路徑。學院以專業為單位引入企業,共建生產性實體,實行基于真實產品的一體化教學。機械工程系、實習實訓中心與萬象三維(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和河北創力機電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建立設計制造智造園,設立三維數字化技術應用工程創新班;電氣工程系與邢臺海裕鋰能電池設備有限公司聯合建立機電設備裝調“產教特區”,設立非標設備電氣化開發工程創新班。
“把崗位設在教室、將學校建在園區、讓專業長在產業鏈上”成為該校的教學理念。
在滄州,另一種校企合作模式正在開花結果。滄州職業技術學院與華為共建的ICT學院擁有河北省規模最大的實訓中心,3200平方米空間內集成了智能計算、5G應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平臺。2024年,該院的華為HCIE云計算精英班創下佳績:4名學子成功通過華為HCIE認證考試,通過率100%,真正實現高薪就業。
“依托企業真實場景強化實操能力,讓我們的學生能夠無縫對接行業前沿技術?!睖嬷萋殬I技術學院相關負責人表示。
企業工程師走進“滄州職業技術學院—華為ICT學院”開展實訓。常秀穎攝
河北軌道運輸職業技術學院則探索出更加多元的育人模式?!半S著就業競爭日益激烈,近年來,學校與企業聯手開設了大量訂單班,為企業量身定制人才,開通了學生高質量就業的‘快速路’?!焙颖避壍肋\輸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于彥良說,該校今年與石家莊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簽訂了269人的訂單培養協議,涉及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城市軌道交通機電技術等4個專業。
據介紹,目前河北軌道運輸職業技術學院共有28個訂單班近1000名學生,其中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連續兩屆訂單班學生的占比在64%以上。
生態構建:從單點突破到體系重塑
產教融合的終極目標是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系統。河北正通過平臺共建、資源共享、文化融合,在省域范圍內編織一張緊密聯結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和人才鏈的大網。
河北省的現代物流職業教育集團是平臺化運作的典范。這個由龍頭企業牽頭、數十所中高職院校、行業協會和上下游企業組成的省級職教集團,以服務河北省和京津物流業為宗旨,在培養高素質現代物流管理技術技能人才、促進產教融合及科技研發與轉化、促進河北現代物流業的發展等方面作出貢獻。
在太行山腳下的河北省阜平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一輛搭載激光雷達與高精地圖的無人物流配送車正平穩行駛。面對山區物流“最后一公里”的瓶頸與智慧物流產業迅猛發展帶來的人才渴求,2024年,學校攜手智慧物流領域領軍企業一刻鐘(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新石器慧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共建起校內“智慧驛站”無人配送車基地與運營中心,配置的十余臺智能網聯設備構成了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
“校內無人車運營中心讓學生直面真實訂單,錘煉實戰能力。這超越了簡單的設備引入,是育人理念、模式和生態的系統性重構?!眮硇V笇У男率骰弁ǎū本┛萍加邢薰鞠嚓P負責人說。如今,該模式已成功助力阜平建成縣域首個無人配送網絡,顯著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效率,成為職業教育精準服務地方特色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標桿案例。
阜平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的無人物流配送車。阜平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供圖
這種基于平臺的深度互動,讓“產”與“教”不再是松散地結合,而是形成了共生共長的區域產業教育聯合體。
資源共享是生態活化的關鍵。河北省級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和在線開放課程共享平臺,匯聚了省內優質院校和合作企業的核心資源,包括企業真實案例庫、崗位技能標準包、虛擬仿真實訓系統、微課視頻等。這種融合機制,正在全省范圍內營造出尊重技能、崇尚實干、校企一家的濃厚氛圍,為產教融合生態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記者手記】
產教融合的深化,最終依賴于一個要素自由流動、主體深度協同、文化價值認同的良性生態系統的構建與完善。當教育供給與產業需求在生態層面實現同頻共振,“兩張皮”才能真正縫合,形成支撐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筋骨”與“血脈”。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