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拉圭首都蒙得維的亞東部郊區,蔚藍天空下,一座大型衛星天線正緩緩轉動——這是中國生態環境部援烏拉圭多星一體化氣象衛星數據移動接收處理應用系統的重要部分。
娜塔莉·奧貝特是烏拉圭科技大學從事地球科學研究的教授,也是該系統運行協調小組的負責人。她多次在采訪中表達對中國援助的感激:“如果沒有來自中國的技術,我們將無法實現氣象數據的實時監測和處理?!?/p>
奧貝特告訴記者:“系統提供大氣溫度、植被指數等17種氣象數據產品,可應用于大氣、陸地和海洋的監測及其他科研需求?!眮碜灾袊臻g技術研究院所屬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的韓旭長期參與該項目,他告訴記者,系統可以實時接收主流氣象衛星的信號,實現“多星兼容”,同時自動化完成解調、記錄、產品生成等流程,將衛星信號轉化為可用科學數據。
自完成物資交付以來,中方派出多批人員指導系統設備安裝、固件升級等,并通過線下、線上等多種方式對烏技術人員開展培訓。韓旭說:“我們希望協助烏方培養相關領域的專業人才,幫助他們提高利用航天技術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目前烏方已經具備了獨立運行和維護系統的能力?!眾W貝特認為,這是可持續的合作模式,對烏拉圭相關領域發展和能力建設非常關鍵,“中方不僅授人以魚,更授人以漁”。
“為了更好與中方技術團隊交流,我們都用上了微信。”奧貝特說,有時遇到突發情況,給他們打電話咨詢時是中國的凌晨,依然得到了中方人員的耐心幫助。“我們有需要時,中國朋友一直都在,并提供高效解決方案?!眾W貝特說。
“在氣候變化成為全人類共同挑戰的全球背景下,烏中合作堪稱負責任的典范。”烏拉圭媒體稱,中國一直積極推動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這一項目體現了中國致力于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未來將有更多國家從此類合作中受益。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