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are arriving at Sichuan Gymnasium.(四川省體育館到了)”美國青年緋絲(Faith)和李森(Nelson)近日發布在社交平臺的配音視頻“火了”。不少中國網友驚喜評論:“原來是你們的聲音!”作為成都地鐵英文播報的配音員,這對情侶時常調侃自己是成都市民“最熟悉的陌生人”。“也許你不認識我們,但在成都,你很可能聽過我們的聲音。”李森笑道。
緋絲和李森與成都地鐵的“聲音”故事始于2020年,但他們與中國的故事,在更早之前就已拉開序幕。
2016年,李森帶著薩克斯風和簡單的行囊踏上了中國的土地。彼時,一直對中國充滿好奇的他已經做了五年功課,希望了解中國的一切。“但互聯網和電視上的部分信息很片面,甚至不真實。”李森說,后來通過在中國生活多年的朋友認識到更鮮活的中國后,他才打消顧慮,帶著憧憬飛抵成都。
緋絲的成都之旅則始于2017年——一份英文教師的工作讓她來到地球另一端的陌生城市。“那時我對這里的了解一片空白,就像一張白紙。”這位性格爽朗的美國青年笑著告訴記者,如今自己的生活色彩繽紛,愜意又充滿樂趣。
李森(左)和緋絲(右)在成都的家中忙碌工作著。陳選斌 攝
各自在成都打拼數年后,2020年,同樣來自弗吉尼亞州的緋絲和李森在這座“麻辣城市”確定戀愛關系,并成立了一家主要提供配音服務的小型傳媒公司,開啟創業之路。從“擔心一個月能不能有5個項目”到如今“忙到一周工作超過70個小時”。經歷起伏,兩人的事業如今蒸蒸日上。
成為“蓉漂”五年來,緋絲和李森已完成數千個配音項目,涉及廣告、電影、公共服務等多個領域。其中,而最令他們自豪的“代表作”,就是響徹成都地鐵車廂的英文播報聲。2020年,李森的聲音首次在成都地鐵一號線車廂內響起,隨后他又陸續為更多線路“獻聲”。
對于李森而言,站點名精準的中文發音是這份工作面臨的最大挑戰。他笑著舉例:“比如‘倪家橋’這個站名,我就特別難念準確。”然而,克服困難后的成就感是巨大的。“我的聲音成為成都的一部分,這讓我感覺非常榮幸,也更加融入這座城市。”
緋絲則于2023年加入這一項目,為部分新開通的地鐵線路錄制英文播報。“每當我的聲音在地鐵響起,我都特別興奮!”她語氣里仍然帶著雀躍。成都地鐵19號線二期開通時,兩人專門坐了40分鐘車去聽“現場版”英文播報。“自己的聲音每天都被數百萬成都居民聽到,不僅給我極大的成就感,更有一種深刻的歸屬感。”
李森(左)和緋絲(右)在成都的一個地鐵站。陳選斌 攝
讓他們做下定居成都、定居中國決定的原因是多重的。李森用“舒適安逸”“人很熱情”來形容這里的生活氛圍,創業成本同樣讓他驚喜:“在成都創立一家公司的成本僅僅只有美國的五分之一。”緋絲則對“成都速度”印象深刻:城市發展建設很快、地鐵線路越開越多、寵物友好環境滿足她對小動物的喜愛……
四川美食更是被笑稱自己是“好吃嘴”的兩人反復提及。李森最愛東坡肘子肥而不膩的豐腴口感,而緋絲則對紅油水餃和甜水面情有獨鐘。近來,他們熱衷于探索不同的美食,一周至少“打卡”2家新餐廳。“現在我有一個‘中國胃’。”緋絲笑著調侃自己。
時光匆匆,緋絲和李森的聲音成為城市公共空間的一部分,生活也深深嵌入成都的煙火氣中。不久前,他們開始在社交平臺分享記錄工作與生活點滴,收獲了許多溫暖的互動。“未來,我們還想通過拍攝視頻,讓更多國家的民眾了解真實的中國。”
成都地鐵內,緋絲和李森的聲音通過穿梭于地下的鋼鐵長龍,融入這座中國西部城市的日常脈搏,而他們跨越太平洋的故事仍在中國繼續書寫。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