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魏紅萍
“聽說尼亞孜汗·艾比布拉生病了,老馮組織大家給她幫忙,我才從外地回來,她的病好些沒?”“好多了,現在已經去市里住院了。”……
7月2日,在烏魯木齊市達坂城區東溝鄉月牙灣村村口的一個農家小院內,幾個村民正坐在樹下聊天。小院主人馮成國一邊招呼大家喝茶、吃西瓜,一邊說起尼亞孜汗的近況。
這個常住176人的小村莊里,74歲的馮成國是出了名的熱心腸。他家的小院總是人來人往,每當左鄰右舍遇到難事,這兒就成了大家伙商量著解決問題的地方。
幾天前,一場特殊的鄰里動員會,讓小院里再次坐滿了人。
“尼亞孜汗生病了,我們都是一家人,一起幫幫她吧。”馮成國將去尼亞孜汗家串門時了解到的情況一一告訴左鄰右舍。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開始商討如何幫生病的尼亞孜汗。
“團結起來力量大,咱們有多少力,就出多少力。”村民阿布都森·亞森的話,馬上得到大家認同。有人回應道:“對,雖說村委會會幫扶,住院也有醫保,她的負擔輕了不少,但出多少力都是咱的心意。”
10元、20元、50元……不一會兒,小院的桌子上,村民們的“心意”堆成了小山。
阿布都森看著馮成國說:“老馮,去年我不小心從電動車上摔下來,你趕緊把我送到醫院,不僅幫我墊付醫藥費,還送我去復查,我心里記著呢。現在大家都樂意跟你學,村里的人情味更濃了。”
說到動情處,村民早衛牙汗·烏斯滿接過話頭:“要不是老馮主動給我做擔保,我家的房子也蓋不起來。現在村里誰要搭把手,大家都會盡力,因為咱們自個兒都受過這份幫襯。”
“我年紀大了,孩子們都大了,大兒媳、二兒子、女兒都入了黨,我總跟他們講,是黨員就要立得正,力所能及給鄉親們辦好事。”馮成國邊說邊提起茶壺,給見底的茶碗一一續上。
馮成國的妻子依巴旦·那義提4年前去世,二人育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兒女們時常帶著孫子孫女回來,小院里總是充滿生氣。閑不住的馮成國主動當起了村上的矛盾糾紛調解員,他待人實在、辦事公道,村里人遇上事,都愿意來這個熱鬧的小院里找他。大家喝喝茶,擺擺事實、講講道理,敞開了說,心結也就解開了。
前段日子,村里還沒集中改造村容,不少鄉親心里著急。馮成國把這些想法反映給了村“兩委”。得知鄉里和村里正在積極籌措資金,他趕緊回到小院,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大家。
“是啊,咱們村自來水管網、污水管網也是剛改造沒兩年,大事得一件件辦,資金也要時間籌,咱急不得。”馮成國把道理說明白,大家心里的“疙瘩”沒有了,只剩對美麗鄉村的期待。
現在,這個小院的人氣越來越旺。月牙灣村的村民們,像石榴籽一樣,抱得更緊了。
2021年,馮成國被評為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調解矛盾也好,幫困解難也罷,老馮總是沖在前面。”月牙灣村村委會主任張春泉說,“一名模范就像一盞‘暖心燈’,能照亮一片地方。大伙相親相愛、互相幫襯,日子自然越過越有滋味。”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