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7月7日電 綜合外媒報道,上周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簽署《稅收與支出法案》(即“大而美”法案),盡管從華爾街到華盛頓多次警告該法案將加劇財政風險,但美政客仍強行推進立法進程。《華爾街日報》指出,此舉正將美國推向更危險的財政深淵。
《華爾街日報》報道截圖
據英國路透社報道,該法案延長了多項減稅政策并打破原有財政假設。國會預算辦公室(CBO)此前假設政府支出為臨時性增加且減稅措施將按期終止,但新法案的實際執行可能低估了其對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GDP)比率的影響。
CBO的估算顯示,這項法案將在十年內使美國增加3.4萬億美元的債務。更嚴峻的是,美國財政部基于當前支出無限期持續的假設做出預測稱,債務與GDP比率將在2050年突破200%,2100年更可能達到535%,遠超CBO約145%的預測值。
路透社報道截圖
美國財政已面臨多重壓力。在特朗普政府推動減稅政策后,聯邦預算赤字已逼近2萬億美元。高利率與債券市場動蕩導致30年期國債收益率接近20年高位,美元創下了1973年以來最大的上半年跌幅。許多投資者認為“財政揮霍”已成為美國政策制定的固有特征,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創始人比爾·格羅斯將美政府比作“擁有無限額度信用卡的青少年”,“還款到期”則將表現為美元走弱和利率上升。
特朗普政府及其支持者試圖通過自有預算模型構建樂觀圖景,聲稱減稅將加速經濟增長,疊加新增關稅與大幅削減醫療補助等社會福利支出,能夠夯實國家財政基礎,但這一觀點遭到廣泛質疑。經濟學家、投資者和政客紛紛發出警告稱,美國不斷攀升的債務負擔將殃及后代。當前赤字占經濟的比例已接近2008年金融危機的水平,而美國正在無緊急狀況下大舉借債。
哈佛大學教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首席經濟學家肯·羅格夫指出,美國在真正需要大規模借貸時幾乎無回旋余地,市場能否容忍危機中的高負債仍存疑。據債券評級機構穆迪預測,到2035年美國赤字占GDP比例將接近9%,公共債務將超過GDP的130%,刷新1946年的歷史紀錄。摩根大通固定收益主管普里亞·米斯拉表示,除短期國債外,赤字問題已成為所有購買美債的投資者最核心的考量因素。
美國國內擔憂“大而美”稅收和支出法案將進一步加劇美國財政赤字與債務風險。(來源:中國日報 作者:蔡艨)
即便無新增減稅政策,CBO預計聯邦債務仍將從29萬億美元增至2034年的50萬億美元。橋水基金創始人雷·達里奧警告,若持續當前路徑,將引發債券市場崩盤、經濟萎縮或通脹失控。法案推進過程中,共和黨內部分歧明顯,今年6月,38名共和黨眾議員聯名反對參議院版本立法,認為其“推高借貸成本、阻礙美國人所需要的經濟增長”。但最終參議院版本的法案還是以“一票之差”獲得通過,該版本在未來10年將比眾議院版本多增加1萬億美元的赤字,這遠超部分共和黨人的可容忍范圍。
美國財政失衡源于經濟衰退、聯邦援助擴張等多重因素。羅格夫始終認為,高債務水平會拖累經濟增長。2012年,他在一篇論文中指出,自1800年以來,對于發達經濟體而言,債務水平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90%時,經濟增長水平會顯著降低。
路透社類比了2009年的希臘債務危機,認為美國雖可通過美元貶值和通脹稀釋債務,但新預算大幅增加了類似危機爆發的可能性,只是以更緩慢的速度展開。若長期國債收益率持續高企,財政部或被迫縮短債務期限,陷入惡性循環,進一步威脅美國財政健康。正如羅格夫所言:“美國留給自己的應急空間已非常有限。”這場財政豪賭的后果,或將由下一代承擔。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