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盛夏避暑熱潮下,江西上饒憑借獨特文旅資源吸引八方來客。既有飛瀑清涼的自然饋贈,也有非遺夜游的創新體驗,景區聯動打造暑期文旅新亮點。
走進江西上饒臥龍谷景區,最引人注目的當屬形態各異的瀑布。眾多瀑布沿著峽谷傾瀉而下,氣勢磅礴。
除此之外,當地還以自己獨有的地方資源優勢,以“非遺+古建”的創新融合,成為江西夜經濟的新地標。晚上7點,上饒弦高城的燈光漸次亮起。百米長的魚燈隊伍從徽州古戲臺前蜿蜒而出。游客們手持小魚燈加入巡游隊伍,光影在水巷與石板路間流淌。
景區保留了18棟明清古建筑,在以徽派建筑群為核心的保護性開發的同時,提升其空間的商業適用性,成為了兼具歷史文化和時尚新潮的開放式街區。
湖南益陽:“非遺夜市”新地標 古巷成納涼打卡地
播放視頻畫中畫
入夏以來,湖南益陽在石碼頭歷史文化街區,也就是明清古巷建筑群推出“非遺主題納涼市集”。通過挖掘傳統非遺的文化魅力,融合夜市經濟,打造沉浸式文旅消費新場景。
夜幕降臨,湖南益陽資陽區的明清古巷開始熱鬧起來。到古巷喝一碗地道的傳統手工擂茶,成了不少市民和游客消暑納涼的新選擇。將生姜、茶葉、芝麻、花生放入擂缽,用木棒搗碎研磨后,再用開水沖調,現制的擂茶,喝起來口感清香濃郁。
在這條不到200米的古巷,聚集了10多個非遺項目和眾多非遺傳承人,市民和游客除了可與傳承人面對面互動交流,還可以現場體驗傳統技藝制作過程,將非遺文創產品帶回家。
益陽彈詞是一種傳承了兩百年的非遺曲藝,一把月琴輕撥慢挑,說唱道白承載了楚文化與洞庭農耕文化的歷史記憶。
湖南益陽石碼頭歷史文化街區工作人員 徐躍楚:讓傳統文化“活”起來,又為夜間經濟增添了文化內涵,實現了雙贏。據我們統計,古巷夜間客流量同比增長40%,周邊餐飲、住宿、零售消費也有明顯提升。
福建廈門:解鎖沉浸式景區新玩法 “拉滿”游客體驗感
播放視頻畫中畫
在技術的加持下,不少景區正在場景打造、活動呈現上推陳出新。在福建廈門,閩南文化主題的沉浸式景區讓游客能夠感受到移步換景、虛實共生的游覽體驗。
我們現在看到的表演就是在舞臺背景和兩側的亭臺樓閣上,設置了數塊呈現光影效果的區域,整場演出將實景和聲、光、電元素相結合,讓閩南的歷史文化生動、形象、完整地得以呈現。
八大街區、83項文化非遺體驗、35家美食店鋪,讓市民和游客可以在有限的空間里感受閩南千年文化。游客來到這里,還能嘗試各種傳統服飾妝造,全方位地體驗當地特色。
廈門市湖里區文化和旅游局局長 肖瓊:今年以來,經由廈門口岸出入境的旅客量已超300萬人次,其中出入境外籍旅客量近60萬人次。這里是國際游客經郵輪母港入境后開啟閩南風情之旅的第一站,我們希望為游客提供全方位、沉浸式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體驗。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