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祥瑞 韓雁華
1945年8月23日,八路軍收復了第一個省會城市——張家口,此舉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與歷史意義。收復張家口的戰斗,涉及到當時社會的各方立場,有關方面進行了全面博弈。
近讀時任晉察冀邊區冀察區平北地委書記、平北軍分區政委、張家口收復戰爭親歷者段蘇權將軍撰著的《收復張家口之戰》,對文中的一段話深深折服:“張家口是蘇軍能去而沒有去,蔣軍想去而去不了,日軍想等而等不得,偽軍想守而守不住的情況下,被我軍用武力收復的。”本文將對段書權將軍此段簡明扼要的結論進行分句直解。
“蘇軍能去而沒有去”
“蘇軍能去而沒有去”,說的是1945年8月,蘇聯對日宣戰后,蘇蒙聯軍的一路軍隊,于8月14日由蒙古直插張北,并在狼窩溝與日軍展開激烈戰斗,22日占領狼窩溝一線陣地,這就是著名的黑風口戰斗。此戰給日軍以重創,共斃傷俘日軍860多人,其中200余日軍被擊斃。但蘇蒙聯軍依據國際條約,并未直接參加收復張家口的戰斗;張家口是由八路軍所收復。8月24日,蘇軍派庫茲尼佐夫從張北到張家口,向收復張家口的八路軍表示祝賀。聶榮臻元帥指出:“張家口這座城市,完全是我們自己解放的,也是解放戰爭前夕我們奪取的第一座較大城市,我軍解放這座城市時,蘇蒙聯軍只到張北,沒有越過長城一線。”
“蔣軍想去而去不了”
“蔣軍想去而去不了”,指的是日本宣布投降后,蔣介石一連發出三道命令,命令其嫡系部隊“積極推進,勿稍松懈”,同時卻命令八路軍、新四軍“就原地駐防待命”,不準向敵偽收繳武器,命令日偽軍“維持治安”,等國民黨軍隊前去受降。蔣介石又命令傅作義部由綏遠東進,妄圖搶占張家口,在長城一線建立封鎖線,防止我軍挺進東北。在這個關鍵時刻,毛澤東發出“針鋒相對,寸土必爭”的號召,命令晉察冀部隊迅速北進,于是聶榮臻命令冀察部隊迅速攻占張家口,最終使傅作義部隊企圖搶占張家口的行動落空。
“日軍想等而等不得”
“日軍想等而等不得”,說的是1945年8月17日,八路軍派代表持朱德總司令的命令與冀察軍區司令部的公函到張家口,向日本軍隊參謀長中川當面宣讀朱德總司令的命令,要求日軍放下武器投降。中川表示,請示北平司令官后才能辦理投降事宜。8月18日,八路軍代表再次向日軍催促其辦理投降事宜時,日軍參謀長卻表示,已經接到岡村寧次的命令,只向蔣介石之“合法政府”受降,不向八路軍投降。但日軍并沒有等來蔣介石“合法政府”的受降,張家口就被八路軍武力收復了,使日軍的等待徹底落空。
“偽軍想守而守不住”
“偽軍想守而守不住”,說得是當時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之后,在張家口的偽軍依然想負隅頑抗八路軍的進攻,想守住張家口等待國民黨部隊的接管。但偽軍在八路軍的凌厲攻勢下,不堪一擊。當八路軍包圍“德王府”后,龜縮在里面的700多名偽軍全部繳械投降。偽軍想守住張家口的計劃徹底破滅。在收復張家口的戰斗中,八路軍共斃傷與俘虜偽軍警2000余名。
“張家口是被我軍武力收復的”
“張家口是被我軍武力收復的”,指的是1945年8月20日,八路軍向張家口守敵發起進攻。平北軍分區的40團很快攻下了東山坡南山敵人的碉堡。上午8時半,占領日本駐張家口公使館;10團打進日軍荒井部隊(后勤警衛部隊)的營房,并占領了火車站;至下午3時,清水河以東地區全部被八路軍占領。23日,40團中午包圍了“德王府”,在八路軍強大的政治攻勢下,700多名偽軍全部繳械投降;下午3時,市內戰斗全部結束,八路軍解放了被日軍占領八年之久的張家口。張家口成為八路軍收復的第一座省會城市。
段蘇權將軍這短短的五句話,言簡意賅,正是1945年8月八路軍收復張家口之戰的真實寫照。其視野開闊,視角獨特,確不失為經典之論。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