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橋西區大境門景區的來遠堡內人頭攢動,一場由本地團隊自編自導自演的小型互動實景劇《境門往事》正火熱上演。沒有炫目的燈光,沒有奢華的舞美,這場帶著“土味兒”的演出,卻憑借著濃濃的本土情懷、深厚的歷史故事和獨特的互動模式,讓游客們仿佛穿越回明朝隆慶年間的張家口,親身感受那段被塵封的商貿輝煌,以最質樸的方式喚醒著一座城市的歷史記憶。
深挖本土歷史根脈
“張家口曾經也是‘頂流’,別人還在種地的時候,我們的祖輩已經做上國際貿易了。”《境門往事》制片人龐杰的話語里,滿是對家鄉歷史的驕傲。這位土生土長的橋西區人,在北京深耕文旅行業數十年,心中始終縈繞著一個念頭:打造一部具有張家口特色的代表作,讓更多人知曉這片土地上曾有的輝煌。
來遠堡,作為明代隆慶和議之后蒙漢通商互市的重要場所之一,是張庫大道的起點、萬里茶路的重要節點,見證了蒙漢文化交流與邊疆貿易的發展。編劇兼導演王娟有著豐富的演藝經歷,從演員到制片人、編導,再到此次接手《境門往事》,她深入挖掘來遠堡的歷史脈絡,以明朝隆慶年間為時代背景,聚焦明蒙邊境貿易沖突與民族融合,通過“牛黃”這一線索,串聯起一段關于情義、犧牲與互市成功的故事。
“我們就是抱著一顆初心,依托這些歷史建筑,講述曾經發生在這里的,屬于張家口人自己的故事。”龐杰坦言,由于資金有限,演出制作算不上“高大上”:沒有專業的大制作團隊,沒有復雜的燈光舞美,但演職人員的熱情與認真,恰恰彌補了這些不足。70名演職人員中,專業演員僅5人,其余都是素人,卻屢屢帶來驚喜。
28歲的閆旭在劇中飾演反派李二狗,他此前從未接觸過表演,最初應聘的是NPC(非玩家角色)。導演見他形象貼合,便讓他嘗試這一角色。為演好這個“無利不起早”的奸商,閆旭晚上睡覺都在揣摩角色,反復回想影視劇中類似角色的表演細節。“第一次演戲很新鮮,更自豪能參與講述家鄉故事,這是段特別珍貴的經歷。”他笑著說。
再現互市風云畫卷
該劇于5月份開始籌備,近一小時的正劇分為四幕,在來遠堡內的四個場地依次上演。觀眾需跟隨演員腳步移動,在行走中穿越不同場景——從暗市的緊張交易,到村莊的市井百態,再到三娘子納貢的莊嚴場面,最終是隆慶和議的歡慶時刻。
第一幕中,巴特爾與老張在交易牛黃時遭遇馬匪襲擊,老張為保護巴特爾身受重傷,生死關頭的抉擇令人揪心;第二幕通過三個并行的民間小故事展開:巴特爾帶著牛黃探望重傷的老張,面臨牛黃使用的抉擇;黃大姐尋找失散多年的兒子,卻遭遇李二狗騙財;最終,老張為民族大義放棄自救,黃大姐也選擇為互市奉獻生命;第三幕“三娘子納貢”里,身著華麗服飾的蒙古首領三娘子帶領儀仗隊向大明納貢,進獻牛黃;第四幕“隆慶和議”則以歌舞收尾,再現了這段促進蒙漢通商的歷史時刻。
“劇中多個角色命運交織,通過細膩的情感表達和緊湊的劇情發展,展現了那個時代里人性中的善良、犧牲與對互市的渴望。”王娟表示:“劇本不僅探討個人命運與家國大義的沖突,更勾勒出多民族融合的美好畫卷。我們希望通過故事,讓觀眾感受到來遠堡作為互市場所的歷史意義。”
沉浸互動感受歷史溫度
與傳統戲劇“你演我看”的模式不同,這場演出通過精心設計的互動環節,讓觀眾成為演出的一部分,不少觀眾看完《境門往事》后都有“穿越歷史”的感受。
“我們主打一個‘玩’,讓大家在互動中感受歷史。這種沉浸式體驗設計,讓游客從被動觀看者轉變為故事參與者,在跟隨演出轉場的過程中深度感受歷史。”龐杰解釋道,觀眾可通過與身著古裝的NPC互動,參與猜謎語、對詩、表演節目等活動獲取“銀票”;也能拿著銀票走進“賭場”賺取更多“銀票”,所得的銀票可兌換獨具張家口特色的文創產品。另外,更具吸引力的是“群眾演員”招募環節,無論孩童還是老人,只要愿意,都能換上古裝,化身宮女、土匪、商販或蒙古兵,跟隨專業演員一同排練、參演。
這場以真實歷史背景改編的實景劇,不僅展現了張家口的歷史文化底蘊和人文精神,更通過“文旅+演藝”的創新模式進一步賦能文旅深度融合發展。“七八月份是外地游客集中來玩的時間段,我們想借這個機會,讓更多人感受張家口商道文化與互市貿易的獨特魅力。”龐杰透露:“接下來,我們計劃圍繞金庸《射雕英雄傳》中‘郭靖黃蓉在大境門相遇’的情節,豐富演出內容,打造‘塞外武俠城’,通過這個IP,吸引更多游客來體驗。”記者 李曉利 通訊員 高陽 馬心夢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