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樂凱破解水處理“卡脖子”難題
膜材料“中國芯”實現保定造
6月16日,中國樂凱集團有限公司研究院,高性能分離膜項目團隊成員在分析膜表觀狀態。河北日報記者許佳奇攝
6月9日,走進大唐國際保定熱電廠反滲透制水車間,只見一組組銀白色的管道縱橫交錯,渾濁的中水在膜組件間完成神奇的“膜法”凈化后,化作汩汩清流。
“這些膜組件就像設備的‘腎臟’,過濾不到位,雜質就會在管道內結垢,輕則影響效率,重則導致停機。”大唐國際保定熱電廠環化點檢長楊麗萍說,今年2月,由中國樂凱自主研發的12支反滲透膜組件在這里試用,脫鹽率穩定在98%以上,性能比肩國際品牌,采購成本降低近三分之一。
膜技術被譽為水處理領域的“芯片”,廣泛應用于海水淡化、工業廢水處理等領域。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反滲透膜市場被國際巨頭壟斷,高端膜嚴重依賴進口,價格居高不下且供應受制于人。
“進口膜占據了國內中高端市場80%到90%的份額,不僅價格貴,而且交貨周期長。”保定市發改委產業促進服務中心黨組成員、副主任宋大鶴說,突破“卡脖子”技術成為行業迫切需求,而中國樂凱自主研發的高性能分離膜,正成為打破進口壟斷、重塑行業格局的“膜界新銳”。
曾被譽為“中國膠卷之王”的中國樂凱,為何能快速轉型切入膜材料領域,再次綻放“國產之光”?
“膠片和膜材料的底層技術邏輯相通,核心都在微結構、涂層與成膜工藝。”中國樂凱研究院副院長紀雪梅解釋道,樂凱在膠片領域積累的核心技術,恰好是制備高性能分離膜的關鍵。
2022年,中國樂凱工業反滲透膜項目正式立項,向高性能分離膜技術發起攻堅。盡管擁有雄厚技術儲備,但研發的路并不平坦。其中,基膜與分離層結合不牢的難題一度令研發陷入困境。
“初期實驗中,涂布液附著基膜后,輕輕觸碰就會脫落,完全達不到使用標準。”紀雪梅說,那段時間,實驗室里一次次滿懷希望的嘗試,換來的是一次次涂層脫落的失望。
紀雪梅介紹,研發團隊成立5人專項小組,針對分離層與基膜的結合問題展開攻堅。經過三個月的晝夜實驗,2023年10月,團隊終于攻克核心工藝,使分離層與基膜牢固結合,完全達到出廠標準。
核心技術取得突破,跨越產業化的“最后一公里”同樣需要強有力的支撐。
保定市委、市政府敏銳地捕捉到該項目的巨大潛力,主動鋪路搭橋,加速推動創新成果轉化落地。
“保定市發改委、競秀區政府以項目需求為導向,梳理了全國8家重點能源央國企旗下的708家火電廠,并組織召開供需應用場景對接會,協調下游企業搭建應用場景,進行適配驗證。”宋大鶴說。
從內蒙古大唐國際托克托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到滄州華潤熱電有限公司,再到本地的大唐國際保定熱電廠……在政府部門的多方協調下,多個應用場景快速搭建,樂凱產品性能得到持續驗證,為環保行業國產化替代提供了有力示范。
“若由企業自行開展場景驗證,不僅要克服專業技術交流的門檻,效率也難以保證。”中國樂凱集團膜分離事業部總經理張倫介紹,保定市發改委、市工信局、競秀區政府的助力,精準地解決了這一難題。“現在我們已對接了63家大型熱電廠,不僅大大加速了膜產品的市場化進程,也更加堅定了項目落地的信心。”張倫說。
5月26日,年產300萬平方米膜材料生產示范線在中國樂凱保定廠區正式開建。眼下,鑄膜車間、涂膜車間、卷膜車間等改造工程正在加緊推進。
“越早投產越能抓住市場主動權。”張倫說,目前生產設備已經采購完成,預計9月進場調試,年底就能投產。
站在項目施工現場,望著醒目的建設規劃展板,張倫眼中充滿期待。“未來幾年,產能將擴大至3000萬平方米,有望成為國際高性能分離膜領域的領跑者。屆時,我們將具備水處理系統工程整體解決方案能力,力爭實現百億營收目標。”張倫充滿信心地說。(河北日報記者 寇國瑩 徐華 見習記者 李靖恬)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