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廣播電視臺冀時客戶端
冀時客戶端報道 秋糧是全年糧食生產大頭,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目前我省秋糧作物總體長勢良好。為應對可能出現的極端天氣,各地積極抓好田間管理,夯實穩產豐收基礎。
石家莊市今年夏播糧食面積超過490萬畝。近日,氣溫上升、降雨增加,各類害蟲活動頻繁。在靈壽縣,農業部門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利用智能設備,24小時不間斷地對田間蟲情進行監測,并根據蟲情數據記錄,分析當前病蟲害發生趨勢,向農戶面對面講解病蟲害防治適用藥劑及科學施藥方法。
石家莊市靈壽縣眾康家庭農場負責人 趙正軍:
以前我們打藥沒什么經驗,錢花了挺多,蟲子也治不住。專家來我們縣地頭來親自指導我們,什么時候該打什么藥、治什么蟲,現在效果好的不行,蟲也都治住了。
應對高溫和降雨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廊坊組織市縣兩級農技人員150余人次,針對不同區域、不同農田情況,開展防汛減災和田間管理技術指導。邢臺南和安排農技專家分包全縣8個鄉進行田間指導。在農技專家幫助下,史召鄉的農戶正使用無人機、噴灑拖拉機,空中地面雙管齊下施肥打藥。
邢臺市南和區史召鄉胡佃村村民 侯戰英:
給咱配了水溶肥滴灌,滴灌帶都鋪上地里邊,再直接水溶肥朝里一澆就得了,更方便了。
廊坊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副站長 趙俊蘭:
若一旦遭遇強降雨,雨后我們要迅速排除田間積水,要及時中耕散墑,破除土壤板結,同時還要及時補施速效肥料。
邯鄲曲周由農業部門牽頭,聯合電力、水利等部門組成了17支農技服務小分隊,分片包聯全縣十個鄉鎮48萬畝秋糧種植區。承德隆化、秦皇島昌黎等地以智慧技術助力秋糧管理。通過智慧農業系統、墑情監測網絡,實時掌握農作物生長情況和土壤墑情,植保無人機等農機具的運用也大幅提升了田間管理效率。
秦皇島市昌黎縣種植戶 郝愛華:
我這100畝多地,以前沒無人機,我們一個人打得打五六天打完,現在有無人機了,一個鐘頭就能打完。
據了解,我省糧食生產的大頭在秋糧,秋糧種植面積比夏糧面積高出近一倍,產量占比約6成。為應對可能出現的極端天氣,省農業農村廳分區域、分作物、分災種制定應對措施,發揮體系專家、農技骨干、"一村一名農技員"三支隊伍作用,下沉一線,"點對點""面對面"開展技術指導服務,夯實秋糧穩產基礎。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