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河北省張家口市橋西區宏泰小區內,居民劉佳岳正繞著修繕一新的院墻散步。“修得真不賴,懸著的心放下了。”這道曾年久失修、滿是裂縫的院墻,是這個無物業老舊小區居民的“心病”。近期,在社區黨委推動下,通過“居民議事廳”多方協商,困擾居民多年的問題得以解決。
這背后,是張家口市解鎖基層治理難題的“金鑰匙”——將黨建引領貫穿始終,聚焦社區主陣地,在機制、陣地、隊伍建設上發力,促進“社區服務能力、社會協同合力、群眾自治活力”三力共振,讓治理效能化作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宏泰小區居民“心病”的解決,在于社區黨委激活了“居民議事廳”。社區書記張潔連續兩天召集開發商代表、業委會成員、居民代表協商,帶工程師現場勘驗,最終敲定方案,施工隊一周完成加固。
當問題超出社區范圍時,“雙直報”機制則展現出破冰之力。張家口市橋東區東方苑社區老舊小區曾突發“污水危機”,主管道爆裂,污水淹沒地下室。社區初步排查后,果斷啟動“雙直報”——問題詳情直達街道黨工委和區級包聯領導案頭。區級包聯領導郭劍俗立即召集住建、交通、街道、社區、房開、居民代表現場辦公。打破部門壁壘,論證方案、協調施工、更換管道、恢復路面一氣呵成。據了解,目前,“雙直報”機制已推動解決問題8000余個,95%的問題在24小時內得到響應處置。
與此同時,張家口市秉持“辦公最小化、服務最大化”理念,推進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建設。通過整合存量資源、換購租賃等方式,嵌入式拓展養老、托育、助殘等功能。今年,張家口市58個社區完成升級,平均整修面積達430平方米。服務陣地還向外“生長”:暖“新”驛站服務快遞小哥,鄰里互助站、自助服務站24小時不打烊……星羅棋布的服務站點,詮釋著基層治理的溫度。
近年來,張家口市委還對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進行“精耕細作”。全市多部門協同推進,規范選聘、強化培訓、優化激勵、嚴格考核,指導縣區創新引進模式,推出補貼、晉升等政策,吸引高學歷人才扎根。全市聚焦培育“全科社工”,推動594名社區工作者獲職業資格證書,實現“一人在崗、事項通辦”。
如今,張家口基層治理隊伍規模不斷壯大,結構持續優化。全市3930名社區工作者扎根一線,77萬名注冊志愿者、3559支志愿服務隊伍活躍在社區各個角落,3418名專業社工人才為特殊群體提供精準服務。他們穿梭在大街小巷,用腳步丈量民情,用行動回應訴求。
(本報記者 耿建擴 陳元秋 本報通訊員 黃丹娜)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