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紅色基因,賡續青春夢想。暑假期間,多所高校的青年學子深入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扎根革命老區,將理論知識轉化為提升鄉村教育的實際行動,筑牢思想之基,用奮斗砥礪錚錚青春志。
全國人大代表、山西財經大學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研究院院長白琦瑞帶領她的學生深入“護苗學堂”調研。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一架架航模從孩子們手中成功起飛,夢想也在這里啟航。圖為白琦瑞代表和她的學生們和孩子一起制作飛機模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育星領航”科普團的大學生志愿者帶領孩子們沿著中國航天事業的足跡,了解中國航天發展歷史。孩子們屏息凝神觀看“神舟”系列飛船一次次圓滿完成發射任務,發出陣陣喝彩,有的男生甚至站起身振臂歡呼。當看到“天問”系列深空探測器,孩子們好奇地舉手提問,大學生志愿者耐心解答,課堂氣氛熱烈。圖為孩子們圍著桌面通用衛星教具,了解衛星的結構、功能等航天知識。
三明學院教育與音樂學院“一路陽光”教育關愛實踐隊的大學生志愿者發揮專業優勢,結合羅坊中心小學師生實際情況,設計了豐富多彩的暑期支教內容,特別是通過美育教育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圖為音樂專業的大學生教唱《祖國不會忘記》,孩子們被歌曲背后的奮斗故事深深吸引,稚嫩童聲唱響深沉愛國情。
三明學院教育與音樂學院“戰時師魂傳承隊”師生一行,前往長汀、永安、大田三地,開展“溯源戰時內遷教育,傳承抗戰師魂新章”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圖為隊員們采訪林文清老師,并收集相關史實資料。
浙江大學大學生志愿者和孩子們走進田間地頭,在“護苗學堂”勞動輔導員帶領下,學習插秧技術和水稻管理方法,體驗農耕文化,珍惜來之不易的糧食,在紅土地上播種希望,收獲成長。圖為大學生志愿者和孩子一起體驗插秧。
華中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春雨服務隊"師生用專業心理服務為“護苗學堂”的孩子們點亮心燈。圖為大學生們通過隨機訪談,了解留守孩子的家庭狀況、生活條件、網絡使用等情況。
支教期間,各方社會力量積極參與,以青春之力護苗成長。圖為福建省永安市公安局羅坊派出所三級警長黃倩為孩子們科普反詐常識,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有效防范詐騙行為。
福建省永安市第四中學教師張寶珠來到羅坊鄉“護苗學堂”,帶領孩子們體驗永安青水剪紙,傳承地方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讓古老的剪紙藝術在校園里煥發新活力。
杭州第19屆亞運會中國龍舟男隊主教練林敬偉來到“護苗學堂”,從中國傳統文化視角,向孩子們介紹龍舟運動的起源,普及龍舟運動,并示范運動要領,帶領孩子們科學運動,練成健康達人。圖為林敬偉教練帶領孩子們進行拉伸練習。
福建省永安市消防救援大隊宣導員李思儒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向孩子們介紹消防安全知識、滅火器的正確使用方法,以及逃生、疏散等實用技能,幫助他們提高安全意識,遇到火災等突發情況能夠掌握科學有效的消防知識。圖為孩子們實地參加消防演練。
福建省永安監獄青年民警余文暖針對校園欺凌現象,為孩子們介紹欺凌種類、危害,提高日常防范意識,牢記《三不三要口訣》(三不:不怕、不激、不忍;三要:要智取、要求助、要團結),遠離校園欺凌,保護青少年身心健康。
青年茶藝師鄭舒琦向孩子們介紹茶葉種類,認識茶器,體驗泡茶技藝,了解我國茶文化發展歷史,和孩子一起在縷縷茶香中堅定文化自信。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