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訂教育合作協議、開展特色課程合作、建立校長教師交流機制……教育協同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河北省邯鄲市復興區搶抓教育發展機遇,借助京津優質教育資源,在教師發展、學生培養、管理改革、課程建設、教學質量評價、教育教學創新等方面綜合發力,通過深度開展京津冀間校際合作與交流,持續推進京津冀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近日,走進邯鄲市復興區實驗小學,30余名學生正在田徑場上開展運動訓練。作為京津冀協同育人的創新成果,該校與天津市紅橋區攜手聚焦小眼鏡、小胖墩、小豆芽、小焦慮“四小”學生體質健康問題,共同打造了以田徑為基礎、體能訓練為特色的“成長訓練營”,成為區域教育協作的生動實踐。
這一探索始于一場跨區域教育交流。2024年6月,復興區實驗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王艷艷赴天津市紅橋區開展教育研討。在與紅橋區體育教研員深入交流時,雙方發現,傳統體育競賽體系多聚焦“擇優選強”,而“四小”學生群體長期缺乏系統性關注與科學指導。
基于此,兩地迅速開展實踐探索。復興區實驗小學邀請紅橋區專家團隊入校,通過專業體質檢測,篩選出30余名“四小”學生。與家長溝通后,這些學生自愿加入“成長訓練營”。2024年12月,該校正式被天津市紅橋區田徑運動協會授牌成為“成長訓練營”基地校。此后,紅橋區田徑運動協會充分發揮專業優勢,采用線上線下融合培訓、選派專家赴邯鄲實地講學、制定科學訓練方案等方式,助力該校完善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經過一個多學期的訓練,學生的各項體質監測數據有了明顯改善。
“自2023年7月復興區政府與天津市紅橋區教師發展中心簽訂區域合作協議以來,我最深的感受就是京津冀‘走親戚’式的互訪交流,打破了區域資源壁壘,無論是在教育教學理念還是課程開發方面,都注入了新動能!”王艷艷說。
2023年,復興區先后在北京、天津組織了兩場集中簽約,簽訂區域戰略合作協議、校校合作協議46項,建立京津名師學科教師實訓基地、名師聯盟工作站、全國名師工作站、基地校等,持續打造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新場景。
在這樣的背景下,實驗小學的“借力”在復興區并不是個例。邯鄲市第五中學被北京師范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等多所高校授予“優質生源基地”;嶺南小學引進落地北京大學創新研究實踐基地和北京梁洪來柯達伊音樂基地;全國名師徐長青工作室邯鄲市基地校在陽春小學、復興小學掛牌建立……向京津借力借智逐漸成為復興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為進一步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學教研能力,復興區先后選派200余人次骨干校長赴京津友好學校開展交流培訓,選派8名后備校長赴北京市開展為期兩個月的跟崗學習。
作為深入跟崗學習兩個月的后備校長代表,復興區美好小學副校長申金夢感受頗深:“我有幸在北京十一未來城學校深入跟崗學習,對北京先進辦學理念與管理模式有了全新認知,在今后教學工作中也有了更多創新想法。我將聚焦‘讓學生真正成為校園生活的主人’這一課題,革新理念、優化課程、強化家校協同,搭建多元自治平臺,賦予學生自主管理權,讓校園真正成為學生綻放自我的舞臺。”
截至目前,復興區邀請京津教育專家講學授課200余人次,深度開展線上線下教研、培訓、專題講座等各類活動300余場,參與教師3000余人次,密集開展“京津冀科學教育研討會”“數字化成果展示交流會”等百余場。(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耿建擴 陳元秋 通訊員瞿軒)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