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綠電消費場景 賦能新能源產業發展
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終端消費占比達42%
7月6日拍攝的沽源縣閃電河鄉一處風電場。河北日報記者田明攝
河北日報客戶端訊(記者王雪威、郭曉通)7月9日,在領克汽車張家口工廠總裝車間,每90秒就有一輛新車下線。“廠區目前100%使用綠電生產,在涂裝車間屋頂,建成一期5兆瓦光伏發電項目進行補能,二期我們將再導入6兆瓦的光伏發電。”該工廠相關負責人介紹。
張家口是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目前該市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突破4300萬千瓦,今年1至5月可再生能源累計發電量333.7億千瓦時。兩項指標穩居全國非水可再生能源城市首位。
隨著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規模持續壯大,綠電消納問題逐漸顯現。為提升綠電就地消納能力,2024年該市制定出臺《張家口市推進綠電交易提升綠電本地利用工作實施意見》,大力推進新能源多元化場景應用。
綠色電力,支撐工業生產,點亮萬家燈火。依托綠電優勢,張家口聚焦本地消納持續發力,驅動工業企業綠色發展,不斷健全穩定可靠的能源產業鏈和供應鏈,加快轉型升級步伐。目前該市可再生能源終端消費占比達42%,躋身國際一流行列。
大數據產業是張家口市主導產業之一,目前該市累計建成和投運數據中心項目48個,投運服務器172.24萬臺,居全省首位。數據中心的基礎是電力,在張家口,綠色電力與綠色算力齊頭并進,實現清潔能源與綠色算力的高效匹配。
“今年上半年,全市大數據產業用電量達40.71億千瓦時,其中綠電占比約三分之一。”張家口市可再生能源創新中心主任孫軍表示。
秦淮數據2024年入選中國綠色電力消費TOP100企業。“作為張家口綠電消納的領跑企業之一,我們去年在張家口的數據中心累計消納綠電超6億千瓦時。”秦淮數據能源業務部負責人楊星介紹。
以市場之手促進綠電消納,張家口建立綠電儲備體系、強化綠電消費引導、推動綠電交易等,進一步激發綠電交易市場活力。目前,全市綠電消費企業達122家,覆蓋大數據、冶金鍛造、汽車制造等行業。
近年來,國網張家口供電公司加強新能源通道建設,建成張雄特高壓、張北柔直等新能源匯集送出通道,并主動增強服務意識,持續活躍綠電交易市場。
位于張北縣廟灘云計算產業園內的百兆瓦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示范項目,利用電網負荷低谷時的剩余電力壓縮空氣,并將其儲藏在高壓密封設施內,在用電高峰時再將其釋放出來驅動膨脹機帶動發電機發電。該項目每年可發電1.32億千瓦時以上,是目前世界單機規模最大、效率最高的新型壓縮空氣儲能電站。
“儲能技術已成為張家口綠電供應的重要保障之一。”孫軍說,近年來,張家口正在全力打造以抽水蓄能為主要支撐,以壓縮空氣儲能、電化學儲能等其他儲能技術為補充的千萬千瓦儲能技術創新示范基地。
省重點建設項目、位于康保縣的河北鴻蒙制氫工廠一期項目建設目前已接近尾聲,預計9月底投產試運行。“一期項目竣工后,年可產氫1.2萬噸,年可消納綠電7.5億千瓦時。”該項目總負責人王權說,項目將不太穩定的風能、光能轉化為穩定的氫能,實現清潔能源之間的轉換。
不斷拓展的綠電消費新場景,也推動了張家口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和聚集,吸引了更多新能源裝備制造企業落戶。
7月4日,走進位于張家口經開區的安智科為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技術檢驗人員正對即將出廠的一體化電源機柜進行帶電測試。該公司以新能源變電站裝備制造、電氣集成及工程建設為主營業務,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河北省專精特新示范企業。
“張家口風電光伏資源優勢好,發展潛力大,是公司落戶的重要原因。”該公司董事長董振陽表示,近3年來,該公司年營業收入平均增速超過110%。
轉型突圍中,綠電成為張家口吸引投資、發展產業的金字招牌。目前,張家口已落戶明陽、金風、大金等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企業30余家,涵蓋風機、塔筒、葉片上下游產業,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已成為該市最具影響力的優勢產業之一。
“我們將持續拓展綠色電力應用場景,推動以新能源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今年底力爭可再生能源終端消費占比達到45%。”孫軍表示。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