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城縣以“雙爭”為引領,精心組建“銀齡文明使者”隊伍,首批1165名銀齡文明使者熱情滿懷,積極投身基層文明實踐,在文藝傳承、基層善治、新風培育三大領域綻放獨特光彩,為縣域精神文明建設注入“銀發力量”。
藝韻流芳,煥發文化傳承新活力??h文聯聯動銀齡文明使者,成立霞光合唱團、霞城舞蹈隊等30支“銀齡文藝輕騎兵”,開展“慶七一”“醉夢春光·藝頌勞動”等惠民文藝演出10余場,讓藝術之花開遍城鄉。同時,依托書畫、攝影、民間藝術家協會,成功舉辦個人民間藝術品展,包含剪紙、麥秸畫、剁畫、筷藝、銅壺工藝品等百余件匠心之作。另外,為深掘本土文化資源,志愿者更是積極參與“長城采風”“黑谷輦路”考察活動,返聘教師發揮其歷史、人文等專業優勢,以豐富閱歷為文化遺產保護建言獻策。
情暖桑榆,繪就基層治理新畫卷。銀齡使者聚焦“我為群眾辦實事”,積極參與社會治理,開展清潔家園志愿服務活動,整理清潔衛生死角,提升人居環境;憑借豐富威望與經驗,成功調解鄰里糾紛、家庭矛盾30余起,化解矛盾糾紛;定期走訪慰問高齡、獨居、困難老人50余人次,傳遞社會溫暖。在“時光留影 情暖鄉村”公益攝影活動中,累計為100余戶家庭免費拍攝并贈送相框,用鏡頭定格鄉村家庭的幸福瞬間,將公益服務的溫度精準送達千家萬戶。
新風潤心,引領移風易俗新氣象。為聚焦新時代文明風尚培育,銀齡志愿者們利用閑暇時間組建“公益紅娘”隊伍,他們熱心牽線搭橋,積極倡導婚事新辦、抵制高價彩禮等陳規陋習,以真誠服務助力青年成就美好姻緣。同時,深入社區鄉村開展家風家教宣傳宣講活動,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村民講解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勤儉節約,引導群眾抵制鋪張浪費、封建迷信等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尚。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